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||||||||
![]() |
主 页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查经记录-马太福音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![]() |
|||||||||||
时代的过渡—马太福音 本课目标。 1、为何称为“福音”而不是耶稣生平?耶稣和福音是怎样关系?认识福音,就是认识耶稣。 2、本书是新约首卷,紧跟旧约之后;认识它的过渡特性,具体过渡在哪些方面? 3、对本书各方面内容,作进一步分类的查考。
一. 总论。 1、作者。太9:9-10 “在屋里坐席”带第一人称意思,是在马太的家。可2:15,路5:29 2、时间。太28:15、27:8两次用“直到今日”,说明耶稣尸体被偷的谣传,和“血田”的由来,当时都还在人们议论和记忆中;应当是较早期的著作。 3、书名。太12:16“福音”不同于传记,不是耶稣传的别名;它的主题是福音,不是生平。耶稣不是为传名而来作人,乃是为作成福音;不是为留榜样,乃是为救人。罗1:16 4、背景。加4:4本书虽在新约之内,但背景却还是律法时代;谈论的题目是律法,讲解的内容却是救恩的。反映出耶稣是身在旧约,心在新约,脚在旧约,手在新约。
二、时代的过渡。
1、体现圣经的一贯性和连续性。 1)加3:23-25圣经的内容是一贯的,有明确单一的主题;新旧两约的目的,都是要人“到神那里来”。旧约是教导人循律法途径寻找神,新约是神亲自前来寻找人。路19:10。 2)弗3:8-9圣经的内容是连续的、循序渐进的,告诉人神对福音奥秘是怎样安排的。它不是一本有共同主题的书集,而是有精心编排,围绕一个主题,内容前后连贯的一本著作。我们应当从圣经得到整全的“福音真理”认识,不只停留在得到点滴零星的教训。加2:14 3)西1:26本书在新约首卷,紧接旧约之后,处于两约间承前启后的转换位置;内容表达上,有从隐藏奥秘到恩典显明的过渡特征。掌握这一特点,是明白本书的关键。
2、旧约的题目,新约的内容。 1)1:19按律法要求,约瑟不是好的遵行者。民5:29-31但本书却肯定他是义人。 2)3:13-15 约翰的洗并没有律法条例的依据,但耶稣借接受他的洗,肯定这是比一般律法规条更合神心意的事;因为悔改的心正是救恩的关键要求。 3)5:12 真正的福不再是律法应许的今生通达,而是天上来的赏赐,永生的福乐。申28:2-6 4)5:21-22 恨人如同杀人,把遵行律法外在规条,提升到内心真情要求。有人以为讲恩典就没有要求,或降低要求;其实是要求更高,但恩典够用。 5)5:22即使是一句骂人的话,都需要经过公会的审断和地狱的火。在律法下,一切都在今生了断,对将来审判只有模糊的概念。 6)9:16耶稣来不是为修补律法,他来作成的救恩,不是如新布补旧衣服,而是用新布另制白衣。启 7:9 7)13:52 文士接受作天国门徒的道理,不是他原先所精通律法道理的改良或提高,而是具有完全不同要求和意义的新道理;就如从同一库里拿出新旧不同的东西。 3、律法到救恩的过渡。
1)把律法下的人,从单纯关注地上今生,转向天上来生。 (1)太3:2 天国近了,一个划时代的宣告;不是等一个人来到,而当等一个从天而来的国。这是圣洁的国度,所以在准备欢庆之前,先要悔改,预备迎见神。 (2)太6:10弥赛亚不是来复兴以色列这个世上原已有的国家,而是从天上降临的一个全新,不属这世界的国。 (3)太6:19-21要积儹财宝在天上,不是在地上;应当关心追求的是将来,不是眼前。
2)把律法下的人,局限于今生祸福报应的认识,和来生审判联系起来。 (1)利26:3-4、14-16 律法下神应许的祝福和惩罚,都在今生今世的范围,局限在自己未来的年日,子孙后代的祸福,民族国家的兴亡。伯8:4 (2)王上2:6、9大卫认为如果约押、示每死了,就逃脱惩罚;对来生受审判只有淡漠的观念。 (3)太12:36-37今天即使是一句闲话,将来都需要经过审判。今日地上所说所行一切内容,除在人前造成不同后果,同时在天上也造成不同的建造。林前3:12-13
3)把律法下的人,狭隘的弥赛亚观念,扩展为是关乎万民的。 (1)太11:2-3施洗约翰虽是耶稣先锋,对弥赛亚仍是传统的认识;以为耶稣来是要使以色列复国强盛,他就可以光荣地出狱。 (2)启11:15 弥赛亚不是为复兴这个国家而来,乃是另有一个天上的国度,要来统治全地。路2:10 (3)太8:11-12 能在天国里坐席的,不是自以为有律法可靠的以色列人,而是不受民族限制,象那百夫长有信心的人。
4)把律法下的人,只重外表礼节,提升为内心真情的要求。 (1)约4:23-24 敬拜神不再在乎地点,礼节,而是需要有发自内心的心灵和诚实。 (2)罗7:6 服事主不再是按照旧约律法的仪文,而是按照新约的心灵要求,甘心乐意的撇下、奉献。 (3)太5:39 人打你右脸,连左脸也由他打,从表面的忍耐,提升到内心的宽恕不予计较。(耶稣自己是怎样作的?约18:22-23)
5)约翰是福音的先锋,他的责备具有旧约过渡到新约的划时代意义。 (1)太3:9 自以为是亚伯拉罕子孙,其实是毒蛇的种类,不是真子孙。约8:39-40 (2)太3:7 只知有今生眼前报应,不知有将来忿怒,神要来审判。约12:48 (3)太3:11 从自我决志悔改的水洗,到认罪悔改圣灵与火的洗,也就是为罪忧心如焚的自责,恳求主的赦免之恩。约16:8
三、通过比喻发明天国的奥秘。太13:35 我们统称为比喻,其实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别。
1、比喻:常有较强的故事情节,借以说明一个属灵教导;也可以通过故事中个别的人或事物作比的方法,得出属灵教训。但“比”得太多会冲淡比喻整体的用意。耶稣对大多比喻,都有指出明白的方向;如十个童女比喻,是要人警醒等主来。太25:13 简单介绍马太福音中的比喻: 十三章里有七个比喻,主题都和天国有关。 1)撒种。 13:3-23 不同田地,不同结果。(主有解释) 2)麦子稗子。 13:24-30 同一田地,不同种子。(主有解释36-43) 3)芥菜种。 13:31-32 增长过程是长大。 4)面酵。 13:33 增长过程是发大。 5)为宝贝买地。 13:44 得地目的是为其中的宝贝。 6)变卖一切买珠。 13:45 为得珠子付一切代价。 7)拉网处理收获。 13:47-50 背景是海,不是田地。参看绵羊山羊比喻。 寻找迷羊。 18:12-14 不辞艰难寻找失丧者。 饶恕同伴。 18:23-35 理当从心里饶恕人。 先后进葡萄园作工。 20:1-16 要有在后的事奉心态。 凶恶的园户。 21:33-43 园户要换,按时交果子要求不变。 王宴请宾客。 22:1-14 认识自己原不配蒙恩,不要自以为义。 忠心管家。 24:45-51 要时刻警醒,按时分粮。 十个童女。 25:1-13 不是预测新郎何时来到,应随时作好准备迎见新郎。 三种才干仆人。 25:14-30 恩赐不同,但要求有良善忠心是相同的。 绵羊山羊。 25:31-46 这是关乎各国的审判,关键在如何对待“弟兄中一个”。
2、寓言:为说明一个教育目的(属灵教导)而编造的简单故事,着重在整体含义,不在情节真实。一般不能把其中的事物作“比”。 马太福音中的寓言有以下几个。 吹笛不跳舞。 11:16-17 指出人心刚硬,无心追求,拒绝福音的邀请。 七个更凶的鬼。 12:43-45 蒙过恩典却还诬蔑,故意不信,将有更严重后果。12:31 两个儿子。 21:28-32 有悔改的心,比只说不做(律法)更合父亲心意。 不义的管家。 路16:1-8 要为将来作打算,不要只顾眼前的。这不义的管家是不能作“比”来解的。
3、预表:用已过的史实或人物,作后来事或人物的征兆和预告。 以下是几个明确的预表。 约拿三日三夜在鱼腹里。 12:40 耶稣被埋坟墓三日夜。 以利亚要来复兴万事。 17:11-13 施洗约翰的先锋工作。 圣殿被毁和再造。 26:61 指耶稣受死和复活。约2:19-21 4、常识:是从生活中得出的经验,具有普遍适用性。一般重在整体意义,不宜对其中个别人或事物作进一步推敲作比。 马太福音中的常识有以下这些。 得人如得鱼。 4:19 当有渔夫得鱼的心态“得人”。 无忧无虑的飞鸟。 6:25-27 凡事要有仰望交托的心。 好树才结好果。 7:17-18 生命改变是决定一切的。 盖房于磐石或沙土上。 7:24-27 要紧的是根基,光看表现是不够的。 新布不补旧衣服。 9:16-17 福音不是修补律法,是另立新约。来8:8 庄稼熟了要收割。 9:37 教会的使命就是要传福音,领人归主。 两个麻雀卖一分银子。 10:29 神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看顾保守。 先捆住壮士才能抢夺。 12:27-29 耶稣赶鬼是神国临到,不是鬼王来到;但不是把耶稣比作抢夺者。 尸首在哪里鹰也在哪里。 24:28 主来时,我们自然被主接去,不需自己寻找;但不是把耶稣比作尸首。 不知贼来的时间。 24:42-44 主再来时间,是人不可知的;但不是把耶稣比作贼。
5、哲理:从观察人生或事物得到的智慧体认,成为行事为人的正面教导。和常识相仿,也不宜以其中事物作进一步的推理。 马太福音中的哲理有以下这些。 八福。 5:1-12 真正的福是“在天上的赏赐”。 世上的光和盐。 5:13-16 要在人前作主见证。 积儧财宝在天。 6:19-21 今生是为将来作安排的机会。 一仆二主。 6:24 不是有事奉就够,而是要专一事奉主。 看人眼中有刺。 7:3 多从自己反省起。 狐狸有洞。 8:19-20 跟随主应有过艰苦生活的心志,不是只要有知识才干就够的。 死人埋葬死人。 8:21-22 跟从主是关乎生命的事奉,是人生首要的事。这可能是当时一句谚语, 意思是作徒劳无益,没有意义的事。 灵巧象蛇,驯良象鸽。 10:16 事奉过程需要有智慧,才能安全有效果。 入口的不污秽人。 15:11 内心圣洁才是更重要的。 要转变成小孩样式。 18:3-4 向神应当有单纯依赖的心。 骆驼穿过针眼(门)。 19:23-25 要有屈尊降卑,愿意撇下的心志。这应当也是当时的一句谚语, 形容事情的不容易。
四、从圣殿被毁引出关于末日的三个问题。24:1-3
1、什么时候有这些事(圣殿被毁)? 1)实意的应验。24:15-28公元七十年耶路撒冷城被毁,百姓被杀,从此被驱离迦南地,抛散在万民中。路19:43-44 2)灵意的应验。24:4-14耶稣被钉十架、复活、再来。约2:19-22 3)预意的应验。24:29-31大罪人敌基督对选民最后的迫害。但7:24-25
2、你(耶稣)降临有什么预兆?24:4-14,32-44 这是指耶稣来迎接教会。帖前4:16-17跟教会直接有关。应在“末七”前夕,大灾难前。
1)24:6-8 教会虽不需经过“末期”(七年大灾难),但需要经过“灾难的起头”。
2)灾难起头的情形。 (1)24:5冒名的基督,第一印白马,胜了又胜。启6:1-2 (2)24:6-7打仗的风声,第二印红马。启6:3-4 (3)24:7多处有饥荒,第三印黑马。启6:5-6 (4)24:7到处是地震、瘟疫。路21:11第四印灰马。启6:7-8 (5)24:9-11教会遭逼迫,第五印,殉道者的呼求。启6:9-11 (6)24:12-13信徒经受考验,有得胜者,也有冷淡退后者。第六印,灾害越演越烈,人心则越发悖逆。启6:12-17
3)24:36-41主再来时,得胜信徒将要被提。启12:5、17 (1)24:11 是能持守纯正信仰,不受异端邪说迷惑的。 (2)24:12 是在人都专顾自己时,不失爱神爱人之心的。 (3)24:14 是关心“福音传遍天下”事工的。 (4)24:42-44 是常常警醒,作好迎见主之准备的。路21:36
3、世界末了有什么预兆?24:15-28、29-31 这是指末七结束,主从空中降临人间,结束兽的敌神行为;和以色列民直接有关。比“耶稣降临”迟七年。 1)24:15-22兽在后三年半时,要毁约迫害以色列民。但9:26-27,启16:14-16 2)24:23-28羊角兽要迷惑全地的人归顺兽,直到最后主从空中降临。启13:11-17 3)24:29-31耶稣将大有荣耀降临,除灭兽和羊角兽。启19:19-21以色列民在濒临被灭的绝境中得拯救。亚14:3-5
四、难题探讨。
1、2:2 博士在东方看到“他的星”,是否可以因此认为星象学有道理? 这是神特意用“博士”的方法,使他们来朝拜主;只是个别特例,不能建立真理。
2、10:34-36 耶稣来应当带来和平,为何这里说是动刀兵? 这里的“叫”是客观会造成的情形,不是主观要造成的意图;而且是在“自己家里(新旧约之间)”发生的。耶稣是映射他最终要被维护律法的犹太人杀害,也是指福音开始传播时,会受到律法下犹太人的竭力反对。但其实律法和福音原是一家。
3、16:18 耶稣是指彼得就是教会的根基“这磐石”吗? 原文彼得和磐石是同一字“石头”的阳性和阴性形式,阴性形式在圣经里出现过十多次,都作“磐石”解。圣经对彼得的称呼有一百多次,全部是阳性形式。耶稣是说,教会的根基乃是彼得所承认“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儿子”这一信仰。
4、17:27 即使耶稣要付丁税,为何要从鱼口中得钱?他身边没有钱吗? 当时流通的钱币,大多有人头象,少量是花卉等图案;22:20-21会堂拒绝接受有人头象的钱币,这也是圣殿里有兑换银钱桌子的原因。估计耶稣身边的钱币,都是有人头象的,无法交纳丁税。民3:47
5、19:12 耶稣的意思,是否可以自我作生理上的阉割? 生理上的阉割,是律法规条所禁止。申23:1所以耶稣说的“自阉”,应当是指自我节欲守独身,而不是指对身体作节育手术;否则必会遭法利赛人反驳。
6、27:52-54这些“从坟墓起来的已睡圣徒”是怎么回事? 按真理一贯教导,现在只有耶稣是复活初熟的果子,没有任何人已经复活。帖前4:13-17旧约时代的人,死后灵魂或在亚伯拉罕怀抱,或在阴间受痛苦,是不能随意向人显现的。路16:22-26所以这段经文这样翻译,显然和真理一贯原则不合。 52节:坟墓也開了,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(上来,太12:11)的。 53节:到耶稣复活以后,他们从坟墓里出来,进了圣城,向许多人显现(报知,徒23:22)。 54节: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,就极其害怕,说:这真是神的儿子了。
原文53节“从坟墓里出来”是紧接在52节之后,其余几句应当放到54节一起。所以这段经文可以译为: 坟墓也开了,已睡圣徒(大家认识的)的身体,多有被震出坟墓的。 百夫长和一同看守的人看见这一切,受极大震动;在耶稣复活以后,他们进圣城,告知多人说“这真是神的儿子。”
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