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 页 查经记录-使徒行传  
 
 
     

 使徒行传---作主的见证

课程简介:

?????? 本书记录了初期教会建立和传扬福音的事迹,反映保惠师圣灵的主导地位,教会承担的使命职责,工人留下的美好脚踪;都围绕一个中心主题:作主的见证。它作为初期教会的事工记录,既为福音真理定下开宗明义的准则,也为教会圣工和信仰生活留下完美的范例;正可供今日教会对照反省,我们的信仰和事奉是否与之同一根源、一脉相承,我们所作的是否同一位主的见证。
一、总论。
初期教会的信仰和事工,直接传承自耶稣的教导,体现出和四福音里耶稣比喻教训的连续性;对后世教会来说,则立下了纯正信仰的正统规范和表率,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。这些内容意思并不难明白,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;重要的是如何全面平衡地领受,避免片面主观的私意运用。
1、作者。
徒1:1本书和路加福音是同一作者。圣经没有提到路加是怎么信主,成为保罗同工的;但保罗有提到他是一位医生。西4:14一般从本书在16:10开始用“我们”的称谓,认为他是保罗在特罗亚的时候。开始成为保罗的同工;一直到保罗殉道,都常在保罗身边。提后4:11他在保罗同工中承担的事工,主要是文字工作和尽到做医生的职能。
2、分段。
一、教会的建立 - 彼得牧养的脚踪。?? 1-12章
1、耶路撒冷教会的建立和成长。 ??? 1-7章
2、福音进入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。 8-9章
3、直到地极使命的开始。???????????????? 10-12章
二、福音的传播 - 保罗差传的脚踪。13-28章
1、第一次旅行佈道。(巴拿巴带队)??? 13-14章
2、去耶路撒冷出席大会。???????????????? 15:1-35
3、第二次旅行佈道。(分成两队) 15:36-18:22
4、第三次旅行佈道。(耶路撒冷被捆)?????? 18:23-23:10
5、被押送去罗马。????????????????????? 23:11-28:31

二、作主的见证。
1、圣灵的主导。
1)徒1:4 耶稣一再嘱咐必须等候圣灵来到,才可开始教会的福音事工,可见圣灵对教会事工的决定性意义。1:8 “降临”原意只是指来临,并没有“从天降下”的含义。圣灵向来就在世上运行,但从这时起,奉差作教会和信徒的保惠师。约15:26
(1)约3:13耶稣奉差时仍在天为圣子,圣灵今日奉差为保惠师,也仍在天为圣灵,三一真神中一位。
(2)腓2:5-8圣灵启示保罗写下耶稣在世时的心态,他自己在奉差中,也必然是同样虚己,不以自己是三一真神为强夺的,甘心作我们的保惠师,以荣耀耶稣为使命。约16:14
(3)约16:13保惠师的工作不是代替耶稣,另搞一套,也不是接替耶稣,另立中心;而是继续耶稣作成的救恩,实现施行救恩的使命。在救恩的事工范围,中心就是耶稣,内容就是耶稣的教导。
2)从五旬节过程认识圣灵对教会事工的绝对主导地位。
(1)从门徒讲方言,到彼得起来讲道,到三千人扎心悔改,那天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是门徒预先能估计得到的,只可能是出于圣灵的计划和安排,使这许多事情按他旨意接连发生。
(2)五旬节圣灵工作的关键,表现在两个方面:三千悔改的信徒是受圣灵,具体表现在听道觉得扎心,认罪悔改,因求告主名而得救;彼得和众门徒则是被圣灵充满,在事奉中得到圣灵的恩赐和能力。由于说方言的表现最容易引起人的惊讶和注意,使很多弟兄姊妹把圣灵充满当作就是说方言,把更重要的彼得讲道和众人扎心悔改忽略了;后者才是那日圣灵工作的真正目的。
(3)五旬节的结果,教会一下子从一百多人,增长到三千多人,需要立即作出牧养事工的安排,使这许多初信者不至随流失去。当时教会作出的安排,包括祈祷、交接、擘饼,以及接下来的密集门徒训练,都就是今日教会牧养工作的基本内容。由于五旬节的结果是使徒们完全意想不到的,面对三千人悔改信主,也根本来不及商讨设计任何牧养的规划方案;由此可见当时教会能立即作出如此安排,正是圣灵直接掌权作主的结果。
3)圣灵在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中间都同样作工。
为显明圣灵对外邦人和犹太人同样接纳,在圣灵最初临到外邦信徒的几次事例中,也使他们如五旬节那天那样,同时得到圣灵的两方面工作,受圣灵和被圣灵充满。8:15-17、10:44-46 当时这些外邦信徒应当都既有受圣灵的扎心痛悔见证,也同时有圣灵充满的讲方言感恩赞美表现;只是圣灵充满的表现容易被人注意,受圣灵的表现不那么明显。
4)满有圣灵和圣灵充满。徒6:5 
圣经提到司提反和巴拿巴被圣灵充满,与五旬节时提到的圣灵充满是不同用词,应当译为“满有圣灵”,是指一种灵命光景,反映生命丰盛和对圣灵顺从。徒11:24这是人人应当追求的属灵光景。
5)在使徒行传里显示圣灵对教会和福音事工掌权作主有这些方面:
(1)1:8使工人作工时有能力,放胆讲道。(彼得在五旬节)
(2)2:37使人在听道时觉得扎心,促使人认罪悔改。约16:8
(3)6:10使人在传讲信息时,有智慧口才,能讲得清楚明白。
(4)8:29通过内心感动或异象异梦,直接指引信徒当行的路,当作的工。(有禁止、有催促。16:6、20:22)
(5)9:31借着不同环境,或逼迫,或平安,使信徒灵命得锻炼,教会得增长。8:1
(6)5:9对教会中的罪恶行为,施行严厉惩罚,警告人不可因有恩可恃而放肆得罪神。
2、真理的规范。
有人认为四福音是耶稣生平事迹,使徒行传记载福音传播过程,书信才是福音具体内容;造成“信的是耶稣,道理则是保罗的”谬误。其实福音真理的全部内容,都可以从耶稣的教导比喻里找到根源。而使徒行传里的几篇信息,都反映他们的依据,就是来自耶稣教导(当时还没有新约圣经);书信只是对这些内容作集中的明文讲解,其根源还是来自耶稣的教导。
1)2:21-24彼得五旬节传讲的信息:是福音开宗明义的信仰告白。
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门徒是作什么的,彼得的讲章就是教会首次作出的信仰告白,是福音开宗明义的宣言,是教会使命的宣告。由于这是教会的第一篇信息,因此也成了后世教会讲道的典范。
(1)讲道就是讲圣经。
彼得讲道内容乃是从旧约圣经,指出复活的耶稣,就是那位当求告的主。
A、珥2:28-32 从引用先知约珥的话开始,指出门徒讲方言的目的,不是要令人惊讶,而是宣告圣灵工作的开始,目的是叫人求告主名。
B、诗16:8-11谁是这位主,是当求告的?从大卫在诗篇上的话可知,乃是“灵魂不撇在阴间,肉身也不见朽坏”的,也就是经过死而复活的。当时耶稣复活正是耶路撒冷的热门话题。
C、诗132:11继续引用诗篇的话,指出这不是指大卫自己,而是指他后裔中那位永远坐宝座的。
D、诗110:1也就是大卫称他为主,坐在神右边的。耶稣在论到他就是基督时就是引用这处经文;太22:41-45
可见彼得讲章的依据和根源,就是来自耶稣的教导。
(2)讲道就是讲耶稣从死里复活。
讲道的中心离不开耶稣,讲道的主题离不开他的钉死与复活。耶稣从死里复活和“死人复活”不同,后者只是一次神迹,前者则是得胜死亡的救恩宣告,是福音的关键内容,把罪人从死权下释放出来。来2:14-15从此“死”对人类有了新的解释;徒2:24不再是“完了”,而是开启进入永恒的门户。
(3)讲道就是讲悔改赦罪的道。
彼得在信息的最后,明确指出向主悔改,使罪得赦的救恩途径;回应开头时引用先知约珥的话。使所讲的信息切实可行,要求明确,听的人知道当怎样行可以得救。
(4)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。路24:44-49
比较路加福音耶稣在升天前告诉门徒的这段话,可以相信彼得的讲章,正是按照耶稣这段教导而来的,也是今日我们作主见证的具体内容。
A、先开他们心窍明白圣经,因为这是见证的依据。
B、见证的主题就是从死里复活的耶稣。
C、见证的目的则是领人悔改相信耶稣。
D、“这些事”就是我们见证的内容。
2)7:51-53司提反在犹太公会前的申辩:厘清教会和犹太教之间的关系。
初期教会最先遇到的困扰,就是被当作是犹太教的分支,福音只是律法的改良;不但社会上这么看,教会内的律法派信徒也这么认为。司提反的申辩澄清了这一关系不是延伸而是取代,是神另作拣选。他的申辩不是出于个人的偏见,而是有耶稣教导为依据的。教会从一开始就知道,不是犹太教的修补,不是发展到后来才与犹太教作出切割。
(1)从回顾犹太民族历史,指出百姓已经自绝于神。
司提反在申辩中,从以色列民族历来表现,指出百姓的悖逆偏离,不是偶尔的、朝夕之间形成的,而是由来已久的一贯表现;因此申辩的结论也不是像旧约先知呼召他们赶快悔改,而是明确指出,当他们把那义者(耶稣)卖了杀了,就自绝于神,神已经另作拣选。为此激起犹太人的嫉恨愤怒,话还没有听完,就捂住耳朵,一拥而上把他打死。
(2)申辩内容和态度源自耶稣的教导。
他申辩的内容乃是源自耶稣的比喻教导;从太21-22章记载耶稣在骑驴进耶路撒冷后,接连讲的凶恶园户比喻和王摆设筵席比喻,都显然就是指着神另立新约、另作拣选说的。他最后指出“哪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!”也是和耶稣责备法利赛人时的语气相仿。路11:47-51 他临终前饶恕仇敌的祷告,应当也是遵循耶稣十字架上祷告的教导。
(3)司提反的争辩和殉道,维护了福音的纯正,也与犹太教彻底切割。
“相信耶稣”和犹太教的关系,是教会建立后,最先遇到的,搅扰真理的错谬影响。司提反的申辩,为我们厘清了这方面的困惑;教会不是犹太教的分支流派或改良延伸。而当他被犹太人打死,更使这一似乎剪不断的关系,得到彻底的切割。保罗一生顶住压力,坚决抵制律法派的错谬,正是循着这位先驱的足迹。??????
3)13:26-32保罗在彼西底的讲章:与彼得五旬节讲章既一脉相承,又更丰富全备。
当时离五旬节已有十五年(公元45年),比较保罗讲章和彼得讲章的内容,反映出同一来源和依据,既非彼得、也非保罗的个人观点。与此同时,福音经过十五年的传播,在保罗的讲章里,对救恩真理的认识,是更加丰富而全备了。
(1)保罗讲章的主题和引用的经文,和彼得的讲章基本相同;引用诗篇上大卫的话,见证从死里复活的耶稣,就是大卫那位坐宝座的后裔,是我们当求告的主,也都和彼得讲解的思路一致,都是源自耶稣自己见证的内容。太22:42-45
(2)13:25直接引用施洗约翰的话作讲道的依据,见证耶稣就是基督,这是彼得五旬节讲章所没有的。施行约翰作为耶稣的先锋,把旧约律法的教导,引向新约福音的信息。保罗引用他的话作讲解真理的依据,说明当时对信仰的建立,已经进入新约的范畴;已经有四福音的内容,在信徒中传阅,并且被接受是阐明信仰的权威依据。
(3)13:39明确提到因信称义的救恩信息,信靠这人就能称义。彼得在五旬节时,只是从正面向人指出,当求告耶稣的名,向他悔改认罪,没有提到救恩和律法的区别,因为当时还没有作这样分辨的需要。保罗的讲章因为是对会堂里的犹太人,当时福音又受到律法派的搅扰,因此有必要把因信称义的救恩讲解得更清楚明白。
(4)13:41讲章最后以先知哈巴谷的预言作结尾。救恩不是一味作无原则的迁就。先知说的“行一件事”,就是指耶稣从死里复活;如果有人不是不清楚耶稣已经复活,却坚决不信,其结局就是灭亡。哈1:5彼得在五旬节时,虽有指出悔改可得赦罪之恩,却并没有正面指出不信的要灭亡;保罗在这方面是讲解得更加详细完整。
4)17:22-31保罗在雅典的护教辞:从正面对希腊哲学的“神观”提出质疑。
初期教会除了犹太教干扰,也面对希腊哲学从文化层面对福音的侵蚀(以后形成诺斯底主义)。保罗去雅典在神观上和希腊哲学作正面交锋,正是提醒历世历代教会,谨防福音被希腊哲学或任何学术文化绑架扭曲渗透。保罗不是对希腊哲学作全面批判,也没有否定它在文化层面的正面作用;我们在查考时也不需要对希腊哲学作全面研究。
(1)17:24-28 从未识之神介绍独一创造真神。
从保罗以创造者回应“未识之神”,可见这“未识”乃是指希腊哲学无法明白的原始创造者。希腊哲学认为万物起源已经超越人智慧能探索的领域,属于“未识”(无法认识),称之为“混沌”。保罗向他们指出,这位独一真神不但是万物的创造者,赐给我们生命气息,而且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也都在乎他;并非高不可攀、漠不关心。
(2)17:26神造人还是人造神?
希腊哲学理论上说是神造人,从实际观念反映的则是人造神。他们的神都和人同形像、同性情、同欲念,其实只是人智慧(手艺心思)的产物。所谓“人由神生”只是表明人与神原是同宗同类,人可以变神(或“神不过是人!”)。人对希腊众神超然能力的设想,只是对自己欲念无限强化神化的寄托。就如在武侠小说或科幻电影里的超人,只是出于人自我想往的终极遐想。
(3)神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,指出多神多元的错谬。
希腊哲学是多神多元的,创造者不只一位,各造各的,形成不止息的争吵斗闹。圣经里并没有对等的光明与黑暗、善与恶、生与死这类对立多元的情形;黑暗只是拒绝光的结果,约8:12 死只是因为失丧生命,太10:39罪只是偏离靶心(义)的表现。约壹5:17虽然魔鬼体现出黑暗罪恶面,但只是背离神权的叛逆行为,不是与神对等的另一实体。
(4)17:27-30 智慧是神所赐,为要叫人寻求认识神。
在希腊哲学里,智慧是人最高天赋;保罗明确指出,人能够揣摩思想(智慧探索)乃神所赐,目的是叫人寻求认识这位独一真神。希腊哲学家常因自以为有智慧而狂妄自大,不是谦卑寻求认识神,而是探索自己成神之路,正是中了自己的诡计。林前3:18-19耶稣在责备拒绝他的犹太人时,也有指出“智慧之子总是自以为是”。太11:19(原文)
(5)17:18“耶稣复活的道”动摇希腊哲学的根本。
虽然希腊哲学的终极观念认为光明最终要战胜黑暗,但只存在于地平线的理念,谁也不知道要到哪一天会发生;而且二元中失去一元,就会彻底动摇整个理论基础。因此当听到耶稣从死里复活,表明光明已经战胜黑暗,生命已经吞灭死亡,就认为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胡言乱语。虽然当时悔改的人不多,但为后世分辨诺斯底主义搅扰,却留下重要真理依据。
5)20:17-24保罗在米利都对同工的劝勉:反映主耶稣对他仆人的要求。
不论保罗还是众长老,都是耶稣的仆人;因此这些内容不是保罗对同工作指示、提操守,而是传递主耶稣对他仆人的要求。保罗只是以身作则,勉励同工们遵行耶稣的教导。下面我们就把保罗所讲的这些内容,分类逐条列出,并从四福音找相应的经文,就可明白保罗所讲的,确是源自耶稣的比喻教训,不是他发表个人的意见。
(1)20:17-21作工的态度.
A、始终如一的谦卑事奉。
太11:28-30当效法主的柔和谦卑。
B、事奉中经历各样危害试炼。
太10:16耶稣打发我们,是如羊进入狼群。
C、忠心教导,没有顾忌避讳。
太5:37我们的话“是就说是”,尤其对真理的教导,不能因有顾忌而含糊其辞。
D、抓住一切机会勤恳努力传扬福音。
太9:37-38庄稼已经熟了,更需抓紧时机,趁着白日,赶紧作工。约9:4
(2)20:22-27奉献的心志。
A、顺从圣灵引导安排,放下自己的意思。
太26:39耶稣在世时,没有自己的意思,唯以神的意思为意思。
B、不计较个人得失,甘心为作主工而走窄路。
太7:13-14跟从主就是需要走窄路,遇到各种苦难试炼乃属正常。太24:8-9
C、传扬福音,完成从主领受的托付使命,是人生最大目标。
路24:48我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,借传扬福音,见证耶稣的救赎大工。
(3)20:28-32牧人的责任。
A、蒙神呼召的原因是对羊群的托付。
太4:19耶稣呼召我们的目的,就是要得人,得到对羊群的负担和使命。
B、谨慎牧养羊群是事奉的首要责任。
约21:15-17关怀喂养羊群,就是爱主的具体表现,是耶稣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。
C、要防备有异端邪说假先知的迷惑。
太24:11越到主快再来时,越会有异端假先知的迷惑,作牧人的更需要警醒提防。
D、警醒守望,忠心教导神恩惠的道,造就信徒,建立教会。
可13:34-37耶稣再三提醒门徒要谨慎儆醒,作所分派的工,准备交账。
(4)20:33-35行为的见证。??????
A、不要利用事奉机会,为自己谋取财利。
路16:1-2虽然耶稣设这比喻,是指自称光明之子的法利赛人,比这不义管家更愚昧,但不义管家要被主辞退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B、殷勤作工,不偷懒,叫人白得这福音的好处。
路22:35-36耶稣要门徒自带钱囊和口袋(食物),和过去的安排不同;路9:3因为福音是要给人白得的。这应当就是保罗说“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需用”的意思,主的仆人不应在事奉借口下好吃懒做,但不等于必须带副业。
C、生活上不怕劳苦艰难,关怀体恤困苦软弱的人。
太8:19-20耶稣对要跟随他的文士特别提出“人子没有枕头地方”,因为文士原来就是作律法工作,但收入丰厚,生活舒适;因此耶稣特别提醒他,不要以为只是所传的内容需要改变,生活也会完全不同,有可能面对劳苦艰难的。
D、施比受更有福。
太19:21虽然耶稣这句话在四福音都没有记载,但这样的意思却是有的;像这里提到的变卖所有分给穷人,必有财宝在天上。我们因“施”而能得天上赏赐,而“受”只是今生得利益;相比之下,施比受就是更为有福了。
3、教会的使命。
本书记录了耶路撒冷和安提阿两个初期教会的事奉经历,为后世教会留下牧养和差传事工的全备教导。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应当完整领受,全面遵循的,并且按照圣灵不同的呼召和托付,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参照和范例;切忌随己意作“是非好坏”的评选。
1)牧养事工:耶路撒冷教会留下的榜样。1-12章
?????? 传扬福音、安排教会生活、按时分粮、栽培造就、引导保护、担当软弱、承担责任。
(1)教会初建,所定下的牧养内容,为后世教会提供遵循的方向。
五旬节的丰硕成果,不是使徒们事先能估计到的;因此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,能立即作出如此完美的牧养安排,听道、交接(团契)、擘饼、祈祷,就不是任何人在匆忙中能作出的智慧设计,必然是源自圣灵的安排,为历世教会定下的牧养事工准则。直至今日,仍然是教会牧养事工的基本内容。
(2)羊群幼嫩,环境复杂,需要强有力的同工团队,起到安抚稳定作用。
耶路撒冷教会有最强的同工团队,注意他们在选立执事时提出的要求,好名声(品格)是首要条件。五旬节前用抽签方法来选立使徒,这时已不再用;那时应是因循律法惯用的选择先后次序方法,和迷信求签定命运的作法,是完全不同的含义。路1:9
(3)初信造就、灵命栽培,是教会牧养事工的关键内容。
耶路撒冷教会从一开始不但作出完美的牧养安排,而且也立即开始密集的初信造就和门徒训练。圣灵知道需要在最短时间内,为这些信徒打好信仰基础,才能面对即将来到的逼迫苦难环境,承担分散传扬福音的使命。8:1-4生活上采用凡物公用模式配合,这是按照当时实际需要而作出的安排,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同样需要遵行的真理明文要求。
(4)随教会增长和信徒参与,事工也逐渐增多,稳步向外推展。
教会初建,牧养事工是当务之急;随着人数和事工增长,开始有同工间的分工配搭。在信徒灵命受造就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自发活出相互关怀帮助的见证。9:36-41等教会自身稳固后,则开始差传事工;8:25当外邦信徒准备好时,就有了外邦信徒的聚会。10:24耶路撒冷教会留下的差传模式,至今仍然是很多教会采用的差传方法。
(5)面对逼迫患难,更需要有牧养事工,使羊群不至分散流失。
当逼迫临到时,信徒可以分散到各处,使徒却不能轻易离开,才能维持牧养事工,稳定信徒信心,保持教会见证。8:1如果牧人是雇工带头逃跑,羊群就难免会被赶散吞吃,流离失所。约10:12而且虽然逼迫来自魔鬼,并非神的意思,但信徒在圣灵保护下,所受的逼迫苦难是随生命的成长而逐渐加重的。
(6)福音广传乃是渐进的、不能忽略了对羊群的牧养。
有些同工借口福音广传的紧迫性,忽略了对按时分粮,喂养羊群的责任;这是对耶稣留下大使命片面的理解。耶稣并没有要门徒一下子都去地极,这样逐步渐进的安排,应当就是考虑到牧养事工不能受影响。1:8初期耶路撒冷教会留下差传的榜样,就是在不影响牧养事工的基础上,使福音通过不同途径,稳步向外传播。
(7)总结耶路撒冷教会的牧养事工,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。
A、从少数同工和信徒的祷告会开始。
B、随时抓住机会传扬福音,领人归主。
C、大型聚会和分组分家聚会相结合,不但有丰富的教会生活,事工也机动灵活。
D、按照需要举行各种密集的栽培训练造就事工。
E、随事工增长,教会也需要有更细的分工;形成同心配搭的同工团队。
F、当信徒灵命成长后,福音进一步向外传播,教会应时刻牢记差传大使命。
G、信徒灵命成长后,应主动参与教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奉。9:39
2)差传事工:安提阿教会开启的模式。13-28章
?????? 甘心接受差派,不辞旅途辛劳,不畏讥笑辱骂,到处传扬福音、建立教会。
?????? 使徒行传的后半部分,记载保罗同工团队的差传事工,并非安提阿教会的差传事工。圣灵为加速差传,开始了专作差传的同工团队模式;安提阿教会作为这一事工的起点和后盾,留下了必不可少的配搭事奉榜样。其实彼得和其他使徒也有类似的同工团队,去世界各地作差传,也必然得到耶路撒冷教会同样的配搭;使徒行传只是选择性的记载保罗团队的事工,目的不是高举谁,而是留作榜样。
(1)11:19-20安提阿教会本身就是差传事工的见证。
安提阿教会的建立,乃是信徒共同事奉的结果,和耶路撒冷教会建立时,以使徒的事奉为核心不同;而且从开始就接纳外邦人信主,也有外邦人作同工。13:1当听到耶路撒冷教会有缺乏时,立即主动关怀帮助,寻求和睦合一,表现出作差传事工必须要有的开阔心胸。11:29-30
(2)14:26-28安提阿教会只是差传事工的起点,不是中心。
专作差传的同工团队,必须要有教会的配搭支援;安提阿教会正是作了巴拿巴和保罗团队事工的起点和后盾。团队的事工是独立于安提阿教会之外的;保罗也不具有安提阿同工的职分,只自称福音的执事。弗3:7团队的差传事工效果,也不属于安提阿教会事工成绩,所建立的教会,也与安提阿教会没有从属关系;而是姊妹教会关系。
(3)20:3-6作差传事工需要准备经受旅途的危险艰辛和环境的羞辱苦害。
虽然当时保罗是急急要赶去耶路撒冷,但行程安排却和同工时分时合,或坐船,或行路,而且路线迂回曲折;由此可见当时犹太人对他的追杀险情。保罗在他的书信里,对他在旅途中经历的危险艰辛,和因此遭受的羞辱苦害,有具体的描绘。林后11:26-27难怪城市长大的青年马可,在跟了一段时间后,要逃回耶路撒冷去了。
(4)14:14被人抬举吹捧是比被人丢石头更不容易胜过的试探。
在差传路上大多会遭到羞辱苦害,但也偶尔会有被人吹捧抬举的时候。保罗和巴拿巴在路司得面对这样情形时,撕裂衣服、大喊大叫;似乎有点小题大作,其实是因为明白,这是比被人丢石头,更不容易胜过的试探,大喊大叫是在提醒自己,不要忘乎所以。这应当是每个事奉神的同工,都必须特别谨防的魔鬼诡计。
(5)总结初期教会差传事工的模式:
A、耶稣对差传事工的指示,从本地差传开始(耶路撒冷),向周围稳步开展(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),目标是直到地极,向万国万民作主的见证。
B、可16:15耶稣对教会留下大使命,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;这是每个信徒当尽的本分,不论是否有负担,教会有责任带领信徒共同投入,以教会整体响应大使命的呼召。而教会在促进信徒投入差传事工的同时,也是造就信徒灵命的成长,使牧养差传事工双丰收。使徒行传以耶路撒冷教会为这方面的典范。
C、罗1:1作差传事工除了有全教会使命外,也有对个别信徒特别的差派,专心作差传事工。这首先需要清楚有从神来的呼召(特派),也需要有自己甘心奉献的响应,一生不违背。徒26:18-19这样的个人或团队事奉模式,可以使差传事工快速灵活开展,事奉同工也更加专心一意于差传。使徒行传以保罗团队的事工为这方面的典范。
D、腓4:15-17差传团队没有固定经济来源,必须有教会以代祷和经济资助为后盾。虽然如此,差传事工的效果乃是全教会完成大使命的一部分;教会配搭只是关怀支援,不是花钱买事工,但所作一切,必蒙神记念。使徒行传以安提阿教会为这方面的典范。
E、徒15:36差传事工往往因流动性大,工人在各地停留时间短,以至事工效果容易流失;因此安排重复回去探访,勉励信徒恒守所信的真道,是巩固差传事工效果的关键。在使徒行传里,不论巴拿巴、保罗还是腓利,都是这样作的。
F、徒20:31差传不是去得越远越好,也不一定是在不停流动中才算差传;比较实用的方法是采用开荒、植堂、牧会一以贯之的模式,借更多同工在不同地方遍地开花的事工效果,来达到大使命的普世要求。使徒行传以腓利的事工为这方面的典范。
4、工人的脚踪。弗4:11-12
神为教会设立的,有使徒、先知、传福音的、牧师和教师。不是一个工人能得尽所有恩赐职份,也不是一种恩赐职份就能把教会事工作完作好;必须是相互配搭,各尽其职,才能达到成全圣徒,建立教会的目的。这些都属于“祈祷传道为事”的事迹,徒6:4使徒行传对事务性事工没有具体介绍,因为不在它主题范围;因此我们在查考时,也集中在这五类恩赐,各选一位同工作我们事奉的榜样。
1)使徒的恩赐---建立教会。
?????? 彼得的脚踪:从教会的建立到健全,作全面的带领,也承担全面的责任。提到使徒,我们都会想到彼得和保罗;但从建立教会的角度,则彼得更具有代表性。不管以谁为代表,都不是为高举人,而是要认识这一职份应有的职责使命。
(1)教会初创,圣灵的主导需要强有力工人的执行和配合。彼得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见证,在教会的建立过程中,走在前头,勇于承担责任;不论是耶路撒冷教会的诞生、撒玛利亚教会的建立、外邦信徒聚会的开始,都有他的参与,体现教会的同一源头,统一安排。当耶路撒冷教会稳定成长后,他也周流四方,坚固各地教会。9:32
(2)面对逼迫苦难,不论被关被打,彼得都走在前头,勇于承担,坚持真理,放胆传道,不顾性命;这对稳定教会事工,增强信徒信心,防止羊群流失,是很有影响的。真正肯担负起使徒职责的,不是在有利可图时,而是在患难逼迫中。
(3)初期教会有较多称为使徒的,因为教会初创,一切事奉都是从零开始,是站在全教会高度,具整体的意义和影响。今日教会遍及全球,一般同工的事工托付和影响,都只是在局部地区和信徒中间,因此在职称上也多用牧师,较少自称使徒。这样的态度应当是合宜的。
(4)彼得的这几句话,反映一个神仆人应有的心志,值得作我们的座右铭。
3:6金银我都没有,只把我所有的给你,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,叫你起来行走。
4:12因为在天下人间,没有赐下别的名,我们可以靠着得救。
5:29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。
2)先知的恩赐---真理教导。
?????? 保罗的脚踪:按正意讲解圣经真理,为真道竭力争辩,规范教会持守纯正信仰。
(1)新约时代先知的使命是作真理教导。
A、太11:13耶稣清楚指出,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;以后虽有先知,不再是“律法下说预言”的旧约先知。新约时代先知的使命是成全圣徒、建立教会;不再是通过说预言,而是通过讲解神的话(预言),达到造就、安慰、劝勉人的目的。林前14:3
B、20:29保罗这段话好像是预言,其实是预见性的提醒。预言来自神的启示,目的叫人悔改,而不是执行预言内容,最后应验由神决定和执行。预见性的提醒则是按照真理原则,从圣经教导,认识魔鬼的作为和人的败坏,指出未来必会发生的情况;不是等待神来应验,而是有责任提防,不让发生,正是新约时代先知的使命职责。
C、11:27-29亚迦布是耶路撒冷教会的先知,他说将有大饥荒,原文不是“果然有了”,而是“此事是在革老丢年间发生(过去时态)的”。当时是公元43年(次年巴拿巴和保罗送捐款去时希律被虫咬死),革老丢已经作王二年,所以亚迦布不是说预言,而是对耶路撒冷教会已经遭到两年的灾荒苦难提请代祷,体现教会间的同心和关怀。安提阿教会除代祷外,也作出实际回应,筹集捐款送去。
D、20:22-24 当时在耶路撒冷有捆锁等待保罗,已经是各教会信徒众所周知的事情;而且亚迦布也并非不认识保罗,因此他不需要故弄玄虚,说得似乎还不知道这腰带的主人是谁。可能因他来自耶路撒冷,随手以保罗的腰带,形象地证实,在那里确有要捆绑保罗的密谋。
(2)11:25-26“门徒”是犹太人惯用的名称。安提阿教会经过保罗一年的教导,门徒改称基督徒,反映教会直接源于基督的关系,不希望因使用门徒名称,被误以为是源自犹太教的分支。
(3)13:48原文“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”这句话,“信”是在句首作主动词,“预定得永生”是它的宾语,指“信”的内容。中文译文把“预定得永生”放句首,和“信”变成因果关系,意思也变成“因神预定而信”,与原文不符。全句按原文可译为“外邦人听见这话(神立保罗作外邦人的光)就欢喜,称颂这道和神,相信有这进永生的规定(外邦人同样有份)”。这里“预定5021”原文意思是约定、规定。徒15:2,28:23
(4)16:9保罗一生见过好些异象,其中大马色异象和马其顿异象,反映神对我们在不同层面的两个呼召。大马色异象关系到保罗一生的道路和使命,是神对保罗一生不能违背的呼召。26:19这类异象一生只有一次,神会提醒,但不会作不同内容的新呼召。马其顿异象则关系到保罗当前的具体事工内容和方向,是对当前道路的指示;这类异象一生是会有不同内容之多次呼召的。
(5)19:4-5约翰悔改洗礼和信主悔改受洗不同。路3:8-11 约翰所说的悔改,是以行为作自己改过自新的表现;就如“有两件衣裳,分一件给人”的教导,停留在感情道德层面。救恩所要的悔改则是悔改认罪,重点在对罪的痛悔和自责,关键是发自内心,是心灵层面的转变。这些人需要重新奉主名受洗,不是手续礼节不符,而是因为对耶稣救恩还没有认识;说是信耶稣,但仍想走律法自我更新的路。
(6)21:23-26保罗是否应当去圣殿行律法下的洁净礼?综观保罗对律法的态度:
A、16:1同意提摩太受割礼,因为他从小就随犹太母亲生活。提后1:5但对提多受割礼就坚决反对,因为他是外邦人。加2:3正是“向律法下的人,就作律法下人”的态度。林前9:20虽然律法对救恩来说是毫无功效,但对犹太人则仍然是神与他们所立的约,并没有废掉。犹太人信了耶稣,只要不是违背新约救恩的内容,就没有必要对律法作全盘否定。
B、18:18我们信了耶稣,并不需要否定自己与所在国家民族的关系,除非是有违背信仰的地方。保罗信了耶稣,仍然是犹太人,也不需要把自己排除在犹太社会之外;有些犹太民族社会的生活习俗,目的不是为了靠以得救,就没有必要抵制改变;如饮食习惯,洁净礼节,如不接受,会影响在社会上正常生活。这应当就是为何保罗不但带四位弟兄去圣殿行洁净礼,自己也有许愿还愿的情形。民6:21
(7)保罗也有几句我们常引用的话,作我们事奉中的激励。
20:24我却不以性命为念,也不看为宝贵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,证明神恩惠的福音。
20:27因为神的旨意,我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。
26:19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。??????
3)传福音的恩赐---传扬福音。
?????? 腓利的脚踪:不辞艰辛,接受圣灵差派,到处开荒布道;但也不一定越远越好。。
(1)8:5-8情况改变,事奉内容可以变更,事奉心志却是不变的。腓利在耶路撒冷教会情况改变后,得到新的使命,成为传福音的(宣教士)。他在撒玛利亚领人归主后,要等彼得来按手,才有圣灵赐下,并非腓利不如彼得,事工没有圣灵直接印证,而是教会起始时圣灵特别的统一安排,不论撒玛利亚教会还是外邦教会,一律由彼得开始,避免教会从开始就因带领的人不同而分门别类。林前1:12
(2)8:26开荒布道常需要去陌生的、边远的、艰苦的地方;而且要努力发现传福音的机会,乐意主动与人交往。腓利不辞旅途辛劳,乐意顺从圣灵引导和差派,去旷野路上向埃提阿伯太监传福音,留下美好脚踪。埃提阿伯太监在耶路撒冷得不到教会的帮助,也反映作差传最要紧的,就是能顺从圣灵的引导安排,如果带有私意要求,或把生活看作自己“私事”,都无法成为合用的传福音者。
(3)21:8-9当时腓利的家就是该撒利亚的教会,他四个女儿都在家里有配搭作讲道事工,腓利仍然被称为是“传福音的腓利”。这种全家同心事奉的事工规模,可能无法与保罗同工团队的事工相比,但却是更容易普及并切实有效的差传模式。过去中国农村小城镇的教会,基本都就是在这样模式的事奉中得到建立、信徒得到成全的。这些忠心的前辈家庭虽然很少被人记念,但神不会忘记他们的事奉。
4)牧师的恩赐---牧养羊群。
?????? 巴拿巴的脚踪:以羊群为念,关怀体恤,按时分粮,温柔忍耐,有慈母心肠。
(1)4:36巴拿巴的意思是“劝慰子”,是教会对他的爱称,由此可见他在教会里的一贯表现。当耶路撒冷没有人愿意接待保罗时,他不但接待,还向使徒推荐,相信保罗是真心悔改的。9:27当保罗不愿再带马可同行时,他接受马可的请求,相信他是真心改变了。15:37虽然这样行是需要承担后果责任的,但这却是作牧师必不可少的心怀胸襟。
(2)11:25作牧师的不但要牧养羊群,也需要有乐意栽培提拔年轻同工的心胸;看到青出于蓝时不忌妒,能感恩。巴拿巴在这方面留下最美好的脚踪,不但找保罗同工,而且放手让保罗在事工中负责;在同作差传时,主动退居二线,甘当配角。这对大多同工来说,是最难做到的;能得到这样一位前辈的带领栽培,实在是神最大的祝福。
(3)15:37-39造成他和保罗在马可问题上的分歧,是因为保罗是使徒的使命、先知的恩赐,最关心事工不能受损失和影响;巴拿巴则是牧师的恩赐和托付,最关心羊群宝贵、工人难得,因此从挽救青年同工出发,希望再给马可一次机会。可见不同的恩赐职分,对事工会有不同角度的考量,提醒我们在事奉中切勿主观武断;有些“次层面”的事情可以坚持自己的认识,但不必否定不同的领受,即使分开也不要分裂。
5)教师的恩赐---真道造就。
?????????? 亚波罗的脚踪:自己虚心受教,按正意讲解圣经,造就栽培信徒,维护纯正信仰。
(1)使徒和先知是在全教会层面,作带领教会和维护真理的事工;牧师和教师则是在个别教会层面,作牧养羊群和阐明真道的具体事工。任何教会都需要有这样两方面不同恩赐的同工配搭。
(2)18:24-28作教师的必须自己对圣经有更多渴慕追求,否则就会对信徒造成误导。这也是反映初期教会的一个难题,因还没有新约圣经,当福音逐渐广传,能正确讲解福音真理的工人,远远无法满足各地的需求;以至一知半解的工人也到处作工,像亚波罗和以弗所这几个信徒这样的认识,应当还不是个别情形。在今日教会里,这样的情形仍然存在,不是没有新约圣经,而是有也不要看。
(3)往往作了教师,会以为只需教导别人,自己不再需要受教;而且因自以为是教师,就需要什么都懂,常因此不懂勉强装懂。亚波罗没有因为自己有口才知识,就失去谦卑受教的心,也不因亚居拉是织帐棚的手艺人,就自以为比他强,仍然虚心接受他的教导;在明白自己原来所传有误时,立即作出改正,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。18:28他的谦卑受教态度,为一切作教师的,留下美好榜样。

三、附录:有关本书事迹的年代推敲。
1、从罗马文献得到与圣经事迹有关的相关年份。
1)公元前19年 史载大希律开始修建圣殿。
按照犹太人说这圣殿已经修建了46年(原文),约2:20可以推算出当时应当是公元27年;但逾越节是在年头,所以耶稣去过的逾越节乃是公元28年的那次。这以后约翰福音又提到耶稣两次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;约6:4,11:55并在后一次钉十架。可见耶稣是在公元30年的逾越节钉十字架。使徒行传内容就是从这一年开始。
2)公元44年 希律于一次大会上得急病去世(被虫咬死)。徒12:23
3)公元50年 革老丢下令犹太人离开罗马。徒18:2革老丢是公元41-54年任罗马君王。
4)公元51-52年 迦流任亚该亚省(哥林多)的地区长官。徒18:12
5)公元59年 非斯都接腓力斯的任,当时保罗在该撒利亚已被关押两年。徒24:27
2、通过上述的这些年份,可以得到使徒行传里更多事迹的年份。
1)保罗去安提阿事奉年份。公元42年
希律死于公元44年,当时保罗和巴拿巴正送捐资在耶路撒冷。前一年(公元43年)亚迦布访问安提阿,提到耶路撒冷信徒的艰难困境;那时保罗已经在安提阿足有一年,徒11:26所以他应巴拿巴邀请去安提阿事奉,是在公元42年。
2)保罗第二次外出差传时间。公元49-52年
保罗从安提阿出发,先走遍叙利亚、基利家、加拉太,又从亚西亚去马其顿,经过雅典,然后到哥林多。当时亚居拉夫妇刚因革老丢下令而离开罗马来到那里;所以保罗到哥林多应是公元50年,从安提阿出发应当不迟于公元49年。第二年迦流上任,犹太人向他控告保罗,但他不愿受理。保罗在哥林多一年半,到公元52年经以弗所、该撒利亚、耶路撒冷回到安提阿。
3)耶路撒冷会议时间。公元48年
耶路撒冷会议结束,保罗于公元49年第二次外出差传,把会议决议的外邦人守则带给各教会,应当是在会议过后不久。因此耶路撒冷的这次会议时间,应是在公元48年。
4)保罗第一次外出差传时间。公元46年
保罗和巴拿巴在公元44年去耶路撒冷送捐资回来后,受圣灵差派,第一次外出差传;回来后于公元48年去耶路撒冷见使徒交通有关外邦人归主问题。可知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外出差传乃是在公元45年和48年之间。此次行程不长,从安提阿经过居比路,旁非利亚,加拉太一些地方后就原程返回,估计需要一年时间,假定是在公元46年。
5)保罗悔改年份。公元31年
加1:18、2:1 按照保罗自述,他是在悔改后十七年(三年+十四年)去耶路撒冷会见使徒。如果这次会议时间是公元48年,他悔改的年份就是公元31年。早期教会史料也有提到,他在耶稣被钉后一年半悔改信主,是在公元31年下半年。他悔改时还是少年人;徒7:58原文不是指青少年,而是指二十多岁的青年人。由此可以揣测,他大概出生于公元5年前后。
6)保罗第三次外出差传时间。公元53-57年
保罗第二次外出回到安提阿不久,就开始第三次行程,按应许去以弗所;徒18:21-23应当是在公元53年初。这次行程是以他在耶路撒冷被捆绑结束;按照非斯都在公元59年接腓力斯的任,保罗已在该撒利亚被关两年,可知保罗到耶路撒冷被捆绑乃是在公元57年的五旬节。徒20:16 他第三次行程的时间是从公元53年初到57年初,四年中有三年是在以弗所。
7)保罗三层天经历的年份。公元42年
保罗在以弗所三年后去马其顿,并在希腊三个月,第二年初,在公元57年五旬节前赶回耶路撒冷并被捆绑。徒20:1-3、16可见他是公元56年下半年在马其顿和希腊;并在那时写哥林多前后书。林后7:5信中提到他十四年前得到三层天的经历,林后12:2应是在公元42年;正是他去安提阿事奉的那年。
8)关押在罗马时间。公元60-62年
非斯都接腓力斯的任是公元59年,他接任后不久,就把保罗押解去罗马;当年为赶路还几乎造成海难,过了年在公元60年才到达罗马。徒27:12由此可知保罗在罗马被关押的两年,乃是公元60-62年。使徒行传全书内容的时间段,是从公元30年到62年。
9)保罗殉道时间。公元66年
早期教会史料记载彼得和保罗于公元65-66年先后为主殉道,因此他在公元62年得到释放后,还有约四年时间,继续为主作工。
3、按保罗在公元31年悔改,可以得到他悔改后简约的年谱。
1)公元31年 于大马色路上悔改信主。
2)公元31-34年 先在大马色和亚拉伯三年;加1:17-18因逃避官府捉拿,于公元34年去耶路撒冷。林后11:32-33
3)公元35年 在耶路撒冷因遭死亡威胁,经过该撒利亚,叙利亚,回到基利家的大数。加1:21
4)公元35-42年 有七、八年时间默默无闻,耐心等候,装备自己。
5)公元42年 应巴拿巴邀请,去安提阿同工。行前得见三层天异象。
6)公元43年 耶路撒冷先知亚迦布访问安提阿,提及耶路撒冷信徒的艰难困境。
7)公元44年 保罗和巴拿巴送捐资去耶路撒冷。那年年初(除酵的日子)雅各被杀,彼得被关等候处决;徒12:3同年稍后希律被虫咬死。
8)公元46年 受圣灵差派,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外出差传,约一年时间。
9)公元48年 代表外邦教会去耶路撒冷会谈,与耶路撒冷教会取得外邦信徒守则的共识。
10)公元49-52年 带西拉第二次外出差传。其中公元50-52年是在哥林多一年半。
11)公元53-57年 第三次外出差传。其中在以弗所三年。到公元56年末,因内心催促,在公元57年五旬节前,赶回耶路撒冷,随即被捆绑。
12)公元57-59年 被关押在该撒利亚。徒24:27 公元60年押解到罗马。
13)公元60-62年 被关押在罗马自己寓所。徒28:30
14)公元62-66年 释放后有四年时间继续事奉。
15)公元66年 为主殉道,享年60岁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