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 页 讲道集 讲道集-灵命栽培    
 
 

 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耶稣教导我们祷告

69-13  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:我们在天上的父,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;愿你的国降临;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我们日用的饮食,今日赐给我们。免我们的债,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,救我们脱离凶恶。因为国度、权柄、荣耀、全是你的,直到永远。阿们。

 

今天我们读了一段可以说是大家最熟悉的经文,我看到很多弟兄姊妹在读的时候,都不打开圣经,因为都会背,而且可以背得很熟。确实,我总是鼓励弟兄姊妹背圣经,特别是有心事奉主的年青一代,我盼望你们不只是一段一段的背,更能一卷一卷的背。我自己深深体会,这在事奉中,将带来无法估量的帮助。我年青时背过很多圣经,对新约书信是整卷的背;虽然背了以后很快又背不出来,但这不要紧,因为背过记不住和从来没有背过,在运用的时候,效果是完全不同的。

背圣经有说不完的好处,但也会有不足之处,那就是对个别片段经文,背得太熟了,以至在背的时候有口无心,不动脑筋,反而把里面的信息忽略了;象主祷文和诗篇二十三篇,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情形。不知道刚才念的时候,我们是不是心口合一。今天我就是要和弟兄姊妹一起思想,当耶稣教导我们祷告的时候,为什么选用这些内容;不但帮助我们从方法和内容上,知道怎样祷告,也是使我们明白为什么要祷告,知道祷告的重要。

有人以为主祷文的内容不适合今日教会的需要,因为当耶稣在世时,还是律法时代,所以他当时的教导,难免是律法下的内容。加44耶稣确实是生在律法以下,但耶稣降生的目的,却是为作成救恩;所以他一生的教导都是借用比喻或律法的题目,释放福音的信息。主祷文的内容就是这样;我们接下来在查考时,会随时指出这一情况。可以说,耶稣教导我们祷告的内容,不但没有过时,而且所包含的信息是那样全备丰富,正是我们今日祷告最好的典范,是圣经记载有关祷告内容中最重要的,也是任何好心人想为祷告制定内容无法相比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祷告是与神心灵沟通

如果有人问“祷告是什么意思”?,我想我们都会回答:“向神说话”。可是向神说些什么呢?这在弟兄姊妹中就有很大的差别。有些人把神当佣人,向神说话就是要他为我们去作这作那,为我们解决问题,帮我们去完成指定的任务。可是耶稣的教导不是这样,他要我们先认识我们和神之间是什么关系,只有认识了彼此间的关系,才可能有正确的对话交谈。

那么神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呢?耶稣教导我们祷告的第一句话,“我们在天上的父”,正是回答了这一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。我们跟不同的人,会用不同的态度说话、也有不同的谈话内容。那么我们跟父亲说话,又该是怎样的态度,有些怎样的内容呢?不用我说,每个人都清楚知道,当一个孩子在向父亲说话的时候,他不需要矫揉造作,不允许指手画脚,不可以自以为是;而且不应只是为了有要求才到父亲面前。有些弟兄姊妹喜欢把祷告复杂化,表演化,感情化,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;忘了我们乃是来到父亲面前,是向父亲说话;忘了父亲对我们究竟是什么意思;忘了父亲对儿女会有怎样的盼望。

有一次我问一群青年人,父亲是什么意思?基本上大家都回答说,父亲养育他,供应他,保护他,教导他;在他们心目中,只有父亲对他们的责任,没有他们对父亲的责任。当然他们的回答没有错,当我跟他们一样年龄的时候,我也是这么回答的。可是从我自己作了父亲,我心中对儿女存有盼望,就不希望他们对我的认识仅仅只是生他、养他、爱他、教他的责任了。

今天当我和儿女接触的时候,我更盼望的是和他们有心灵的沟通。我们在一起的时候,吃些什么,说些什么话,不是最重要的,“在一起”才是我心中最大的安慰。当孩子还小,他们对父母的认识,只想到父母对他们的责任,那是可以理解的;如果他们长大了,还是这么认为,没有和父母心灵沟通的要求,那将会使父母多么失望!我相信我们中间凡作父母的,都会和我有同感。

从耶稣所举浪子的比喻,我们可以懂得神的心意也是如此。浪子回头是因为他回到父亲身边,如果只是因为想回家有好饭吃,这不是真正的浪子回头。神是我们的父亲,他盼望我们祷告来到他面前,不只是因为有事要找他,只想到他那里“吃好饭”。神并不吝啬赐恩给我们,但我相信他最盼望的,就是和我们有心灵的沟通。这是为什么唯有造人的时候,他是按着自己的形象样式造的。创126-27

今天有人把我们到神面前,不管聚会唱诗祷告,都叫做敬拜,高举模仿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和神之间的关系;我总觉得,这是把我们和神之间父子的关系拉远了。以色列民是不敢称神为父的,他们只是神的子民。约517-18百姓到君王面前需要敬拜,那是该当的;但儿女到父亲面前,如果老是敬拜,恐怕反而会使父亲心中失望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从孝敬父母做起

父亲究竟对我们是什么意思,不同的认识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和神之间的关系和态度。我想这是为什么圣经把“孝敬父母”看得那么重要,不只旧约诫命如此规定,新约书信也是这样要求。弗61-3我们怎样对待自己地上的父亲,往往也会在不知不觉中,以同样的心态,对待我们天上的父亲。

今天社会上,很多作儿女的,把父母当作只是为自己服务的老佣人,造成极端自我中心的心态,把孝道当作已经过时,不合潮流的德行。如果弟兄姊妹受到这样思潮的影响,很容易在习惯了的自我中心心理驱使下,把神也看作是自己天上的佣人,失去向神应有的敬畏和虔诚,忘了自己在神面前是什么地位,作儿女是什么意思。如果我们缺乏孝敬父母的心,我们很难会有敬畏天上父神的心;我们对父母随便惯了,我们对天上的父亲,也不容易会存虔诚的态度。

此外,不同文化也会造成对父亲意义不同的理解,我想这是为什么在一般东方和西方的弟兄姊妹中,对神敬畏和虔诚的态度,会有不同的表现。历来我们中华文化,是十分重视孝道的;我个人感到,我们中国孝道下对父子关系的理解,和圣经里对神和我们之间关系应有表现的要求,好象更加接近类似。

我父亲还在,年龄已经上百,生活上很多地方需要人协助安排,无法自理。虽然我也已经是年逾古稀,可是每当在父亲面前,总感到自己还是孩子;他是我父亲,我们之间没有平起平坐的道理。在父亲面前,我只有听话,没有回嘴的份。虽然他生活已经需要人照看,但是在我心目中,他永远是最有本事,什么都能的父亲。

这跟现代西方文化下对父亲的观念有很大不同;现代西方文化比较注意民主,尊重现实,有它合情合理的一面。对现代西方文化来说,父子间是平等的,父亲也是人,也会错,儿子可以和父亲平起平坐,讨论孰是孰非。从是非的角度,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的,也是符合现实的。但这样的观念,却会在无形中,造成我们对神也是平起平坐,以至随便,失去敬畏虔诚的心态。

当然我这样说,只是指一般情况下,文化对信仰心态表现的影响;实际的情况,不论东方还是西方,都有非常敬畏虔诚的弟兄姊妹,也有以自我为中心,不够敬畏虔诚的弟兄姊妹。不管怎样,我们必须记住,神是我们的父亲,我们祷告是向父亲说话;我们对父亲的认识,要超脱自身文化的影响,按照圣经全备的教导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祷告应以神和他事工为先

接下来耶稣一连以三个“愿”作为祷告具体内容的开始,这是告诉我们,当我们祷告的时候,应当首先以神的事为念。耶稣说:“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,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。”太633有些弟兄姊妹一开口祷告,就是求神为他作这作那,把祷告只是当作解决个人问题的手段。这样的人,常常在问题又多又难的时候,祷告起来就拼命;当问题解决了,就不祷告或少祷告,因为不再有祷告的动力。

可能有弟兄姊妹会问,先祷告后祷告又有什么关系呢?只要祷告达到效果,即使后求神的国和他的义,不也一样吗?如果从效果来看,先后祷告确实没有什么不同;但如果从我们内心所存的主次来衡量,那就不一样了。人心里所存的,嘴里就自然流露出来;如果人心里整天所想的就是自己,他一开口,一定全是关于自己的事。有些老年弟兄姊妹,一开口就是他儿女子孙,他心中一定是儿女子孙居首位的。当然他为自己儿孙祷告并不错,但他心中究竟尊谁为大,也是掩盖不了的事实。

耶稣要我们祷告从神的事工开始,就是要帮助我们端正自己在神面前的心态。我们要尊神为大,以神为先,祷告正是最好的操练。我们心中满了自己,脑中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儿孙,这些题目一开口就自然流露出来。如果你愿意改变自己这种情况,使自己尊神为大,以神为先;那么你不妨就从祷告学起。每当我们祷告的时候,总会有各种个人或家庭的需要,涌入你的脑海中;这时你必须勉强自己,这些需要不是不能求,但暂时搁在一边;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,然后才为自己和他人的需要祈求。当我们能在祷告时习惯了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,我们的心态也就改变了,满脑子不再是自己和自己的事,而是神和神的事工;这时我们的心灵光景,就可以是尊神为大,以神为先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一愿:福音广传

耶稣提出三个“愿”,乃是从三方面具体要求我们人生中,应放在最先地位的事情。首先是“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”,怎么样的人会尊神的名为圣呢?必然是先有相信耶稣归顺耶稣的心。一个不信神的人,即使是出于礼貌尊重耶稣,也不等于就是“尊神为圣”;尊为圣是包括对神的信仰顺从和依靠。所以这句话的意思,其实就是“神愿意万人得救”。

律法下的以色列人,把外邦人看成狗,认为神只救以色列人。但耶稣教导祷告的第一个愿望,就是万人得救,并不局限在以色列民。只是由于当时还在律法时代,耶稣还没有钉十架作成救恩,有关救恩的信息,还是神隐藏的奥秘;所以耶稣只能以“愿人都尊神名为圣”这样含蓄的表达,说出“神愿意万人得救”的心意。耶稣没有按照律法的要求,愿人都献祭守诫命,也不是说愿以色列人都得救;他的教导,正和我们今日福音的信息完全一致。所以我们说,主祷文的内容并没有过时,因为当耶稣在教导门徒时,他心中所想的,就是福音而不是律法。

从主祷文我们可以体会耶稣的心肠,传福音是耶稣最关心的事工。如果人没有听过福音,不认识神,是不会尊神的名为圣的。当我们祷告“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”时,我们首先应当想到的,就是“到普天下去,传福音给万民听”,只有这样,才可能使人都尊神的名为圣。所以我们不但应当把传福音工作作为祷告最优先的题目,而且也当反省,究竟在传福音事工上,我作了些什么?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二愿:愿主快来

接下来是“愿你的国降临”;用我们今天的说法,就是愿主快来;主再来就是主的国降临。由于当时有关耶稣再来还是极大的奥秘,不能明说,所以只能以“神的国降临”大家最熟悉关心的题目来代替。当时门徒和跟随耶稣的百姓都承认他就是基督;约731而且以为他这次来就是要复兴以色列。徒16当时耶稣教导祷告“愿你的国降临”,门徒无法真正明白里面的意思;今天我们这样祷告,意思就清楚了。耶稣第一次降生是来作成救恩;当他再来,才是他的国降临,在地上实施天国。所以今天我们每逢祷告“愿你的国降临”,也就是祷告“主阿,愿你快来,现在就来。”

很多弟兄姊妹在想到主必快来时,心中想到的,就是我们要从主得赏赐,享福乐,和他一同作王;却忘记我们还得向他交账。所以今天每当我们祷告“愿你的国降临”时,我们不应只是消极等待,而是应当积极预备迎见主的面。摩412当我们祷告到这一愿时,正是我们反省自己的时候,我们有准备好见主面了吗?如果我们真“愿你的国降临”,我们现在就不会以今生的事为念了,因为我们今日正是为将来作准备,我们的心思并不在今生;我们所思念的乃是“上面的事”。西31-2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三愿:愿主旨成

第三个“愿”是“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”要明白这个愿的意思,首先就要明白,神的旨意在天上是怎样的,否则我们说“如同行在天上”就没有意义。那么神的旨意在天上究竟是怎样的呢?我们看诗篇1153节就可以知道:“然而我们的神在天上,都随自己的意旨行事。”可见神的旨意在天上是“通行无阻”的。

这样,我们愿神的旨意能在地如在天,也就是祷告,愿神的旨意在地上人间,也象在天上那样不受拦阻。可是每当我们这样祷告时,我们首先想到的,常常就是世界不认识神,魔鬼破坏神旨意的施行;我们要祷告求神,使他旨意在人间不被他们拦阻。但是当世界不认识神的时候,他的旨意在地上是必然会受到拦阻的。约1520-21今天魔鬼还是这世界的王;约1430耶稣在彼拉多面前也说,“我的国不属这世界”;约1836所以神对魔鬼和世界拦阻他旨意,并不会感到意外。

可是在这个世界上,确实有一个地方,在一些人中,神是已经直接掌权的,他的旨意是已经可以在地如在天的。不用我说,弟兄姊妹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地方,是在哪些人中。那就是教会,神选召的众儿女。正因如此,当我们祷告“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”时,我们首先应当反省自己,有没有成了神旨意通行无阻的拦阻。今天神拣选我们,不就是为了能通过我们这一小群人,使神的旨意在地上人间首先得到遵行吗?

可是今天在教会里,在我们各人身上,神的旨意是否已经通行无阻了呢?如果在教会,在我们身上尚且还做不到,又怎么可能要求世人遵行神的旨意呢?所以耶稣要我们祷告这第三个愿,正是要我们常常提醒自己,反省自己,在遵行神的旨意上,我们作得如何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祷告是将所要的告诉神

我们说祷告不要一开口就是自己的事,应当以神的事工为念为先;这不等于我们就不能为自己所需要的事,借祷告告诉神,求神成全。我们可以凡事借着祷告、祈求和感谢,将所要的告诉神;这是主给我们的应许。腓46由于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需要的内容,所以耶稣以“日用的饮食”代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,教导我们怎样为自己和别人祷告。

耶稣在教导中特别提到“今日赐给我们”;“今日”是提醒我们要时刻依靠仰望主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他是我们一生的依靠,我们需要时刻仰望他的怜悯和帮助。“赐给”是提醒我们,我们一切都是从主领受,是主所赐,应当为此而感恩。林前47我们每次饭前祷告谢恩,正是表明我们承认一切出于主的恩赐,即使这些简单的饭食也不例外。有人认为,这饭食不是我们用自己挣得的钱买来的吗?但如果我们想到,虽然买这些食物的钱,是我们劳动所得,没有健康的身体,就无法劳动;没有胃口,就吃不下任何美味;没有这些作我们食物的动植物自然生长,人就根本没有东西可吃。想到这一切,我们在吃的时候,先献上谢恩祷告,不是应当的吗?

当然我们还是需要为生活去挣钱,化钱去买食物,化时间去准备饭食;不能因为祷告过了,就等食物从天上掉下来,等饭自然煮出来;我们当尽的本份,还是不能少。有人把尽本份当作就是靠自己,尽本份就不必依靠主仰望主;除非是自己办不了的事,否则就不必祷告求主帮助。又有人走到另一极端,反正一切都交托主,自己就没有责任,连当尽的本份都没有;这样的弟兄姊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,就是“耶稣负责”。事实上我们必须记住,耶稣对我们的“不负责任”并不负责。在我们天天面对最普通的日常生活问题上,我们常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。

当我孩子还在念书,碰到学校考试的时候,我总提醒他们不要忘了为考试祷告,求主帮助;但同时我又督促他们好好复习功课,准备迎接考试。我们能不能说,既然祷告仰望主的帮助,何必再准备呢?让主到时负责就可以了,准备不是表明没有信靠的心吗?但我相信我们中间没有人会这样教导孩子,只要祷告不必备课的。我们一定是一面要孩子不忘祷告,一面也督促他好好备课;这两者并不矛盾。孩子在学校考试是这样,对我们在凡事上不也是这样吗?一面依靠主,不忘祷告仰望;一面尽上自己当尽的本份。

我们借祷告把所要的告诉神,不只是自己作不到的事,才需要神帮助拯救;我们能尽本份作到的事,也同样借祷告交托仰望,以此表明我们凡事上有依靠主的心,也认识一切都是出于主的恩赐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祷告不忘反省认罪

此外,认罪也是我们祷告的一个重要内容;所以接下来耶稣的教导是 “免我们的债”。我们和神之间,没有钱财的债,只有罪债;所以“免我们的债”,意思就是求神赦免我们的罪。我们称呼神为“天上的父”,表明我们是已经信主,罪得赦免的人;有些弟兄姊妹会想,既然如此,为什么还要求神赦免我们的罪呢?

确实,我们信主时得到的赦罪恩典是稳固可靠的,但必须承认,我们在信主后仍难免会有失败软弱,甚至犯罪的时候。当我们失败犯罪以后,不需要从新得救,但却需要常常反省,向主承认自己的罪。一个重生得救的人,一定是痛恨罪恶的,不会因为得救稳固而自持有恩,对自己失败犯罪满不在乎。我们需要认罪,不是因为害怕不得救,而是出于对罪的痛恨自责。一个真信主的人,不是不再犯罪;也不是因怕下地狱而不敢犯罪;而是不愿犯罪,因为他从心里恨恶罪恶。

当耶稣为门徒洗脚的时候说:“凡洗过澡的人,只要把脚一洗,全身就干净了”,就是指这一信息。约1310耶稣的意思是,洗澡只需一次,洗脚是应当经常性的;而且只有洗过澡的人再洗脚才有用。耶稣在这里是借用洗澡洗脚,向门徒指出一个十分重要的信仰问题;我们悔改信主只需一次,但我们反省失败罪行,是需要经常的。接下来耶稣还特别指出,他们中间有一个是没有洗过澡的,从来就不信主的,就是要卖他的犹大。

在我信主以后,我母亲教导我,每天晚上睡觉前要祷告,在神前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,求主饶恕赦免一切得罪他的地方。一直到今天,我仍然如此,每天晚上睡前简单祷告,向神反省;就好象有人有每天晚上睡前洗脚的习惯。当然如果有弟兄姊妹不这样做,不能说是犯罪;但我们需要求神“免我们的债”,却是耶稣教导我们祷告不可少的内容。即使我们不是每天晚上祷告向神反省,也总得有祷告反省的时候;而且应当象洗脚那样,是经常性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祷告就是感恩赞美

接下来后半句“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”;虽然是顺着前半句下来,但却有它独立的信息。“如同”这个连接词使有些人误会,以为要从神得赦免,我们需要先免去人对我们的亏欠。如果是这样,我们从神得到的赦免就不是白得的恩典,而是我们用“免去别人的债”交换得来的。我们前面已经说过,耶稣教导的祷告,是对已经从神得到赦罪恩典的人,是称神为父的人。也正由于我们已经经历了神赦罪的恩典,神对我们就有要求,就是要我们能同样饶恕得罪我们的人。这不是神以此作为交换条件,而是要知道我们对所得赦罪之恩,是否有知恩感恩的心。

当彼得问耶稣可以饶恕他同伴几次时,耶稣举了一个比喻,一个人欠主人一千万银子,主人宽恕了他,他却不肯宽恕同伴十两银子。主人知道后把他叫来,没有说看我面子,或说从我账上扣除;主人是说:“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,象我怜恤你吗?”太1833请注意主人是说“应当”,在主人看来,他从主人得了这么大的恩典,饶恕同伴是“应当”的,理所当然的;主人大怒是因为他没有作他“应当”作的事,表明他并不知恩感恩。一个人在幸福时刻,出于感激心理,必然会表现出对别人慷慨慈善的心地;这时如果有人来求他的恩,他也一定会比较大方的。象拿八这样愚顽不灵的人,应当是不多的。撒上258

当我们想到自己从主得到的,是多得多的恩典时,我们对别人的宽恕,就是理所当然,没有什么可夸的;不应当以为是在给人恩典。我们能宽恕别人,表明我们对主给我们的恩典,是知道的,是感激的。所以我们每逢祷告到这里,应当好好反省,有宽恕人对我们的亏欠吗?我们已经从神得到这么大的赦罪之恩,我们是真从内心知恩感恩吗?这不在乎我们对神大唱赞歌,而是要能从心里宽恕别人。太1835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祷告主胜过试探

当我们祷告“不叫我们遇见试探”时,很多人马上会想到,求耶稣不让魔鬼来碰我们,不让试探临到我们。可是连耶稣在世都受魔鬼试探,何况我们呢?这处经文原文不是被动的“遇见”,而是主动的“带进”。不是我们不巧被魔鬼的试探遇见,而是我们不要把自己带进试探中。所以我们不是求耶稣帮忙,不准魔鬼来试探我。事实上今天我们想不让魔鬼来试探,是不现实的,当魔鬼在世上还有活动的余地时,他是不会轻易放弃试探我们任何机会的。

从圣经的教导我们可以知道,造成试探乃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,一是来自魔鬼的作为,一是出于我们自己的私欲,接受魔鬼的勾引。我们习惯把一切责任都推给魔鬼,而不责怪自己;但如果不是我们自己的私欲把魔鬼接进来,魔鬼是不能强制我们接受他试探的。就如雅各书说的:但各人被试探,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。私欲既怀了胎,就生出罪来;罪既长成,就生出死来。雅114-15我们会中魔鬼的试探诡计,总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私欲把魔鬼接纳进来,以至怀胎,最后生出罪来。如果不是我们里面的旧人开门揖盗,把魔鬼请进来,即使魔鬼想试探我们,也是不得其门而入的;因为他可以试探我们,却不能强迫我们。

今天魔鬼很高兴我们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他,而不责备自己的私欲;因为只要我们把私欲保护起来,他就有办法来试探我们,进到我们里面,使我们失败。所以对我们来说,祷告不遇见试探,不是不让魔鬼来试探,而是不放纵自己私欲,钉死我们的旧人;这是我们应当做到,也是可以做到的。罗66

我们不能禁止一只苍蝇在我们面前飞,但我们可以不让它停在我们的额头上。魔鬼的试探就象苍蝇,不停地在我们面前飞,更想在我们的额头上停下来;而我们的私欲则在里面建议,让它在我们额头上停下来又有什么关系呢。社会上有些令人堕落的地方,我们无法禁止这类场合开门诱惑人进去,但我们可以禁止自己进去,不受它的诱惑。我们不可能禁止魔鬼试探,但我们可以拒绝我们里面私欲的建议,不接纳魔鬼的试探诱惑。

当魔鬼来试探的时候,他知道在我们里面的新生命是痛恨他,拒绝他的;但我们里面的私欲和旧人肉体,却是欢迎他的;所以魔鬼的试探总是希望能和我们的私欲肉体勾结起来。当我们祷告“不叫我们遇见试探”时,我们的意思,就是求主帮助我们,使我们不放纵自己的肉体私欲,把旧人钉死在十字架上。加524我们要得胜魔鬼的试探,具体做法,从得胜自己做起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祷告主及时救助

“不叫我们遇见试探,救我们脱离凶恶;”这两句话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不让我们遇见魔鬼和凶恶,更使我们出入平安,好人相逢,恶人远离。如果我们仔细思想这两句话的意思,就可以知道并非如此。我们已经说了,不遇见试探并不是不让魔鬼来试探我们,而是要治死自己的肉体私欲,不接纳从魔鬼来的试探,先胜过自己的肉体情欲。同样的,“救我们脱离凶恶”也不是恶人远离,好人相逢,一切平安顺利,不遇凶恶;而是我们经过凶恶,得以脱离,不受危害。其实我们从“救我们脱离”这句话就可以知道,经过凶恶才需要救脱离。

虽然我们可以祷告求主怜悯,保守我们平安,免去一切痛苦患难;但这不是一定能蒙允的。我们在世上有苦难是难免的,耶稣知道我们在世上会有苦难,但他告诉我们可以放心,因为他已经胜了世界。约1633而且苦难对我们生命成长,也有正面的作用。所以耶稣教导我们祷告,不是“保佑我不遭患难,不受艰苦”这类要求,而是“救我们脱离凶恶”。我想弟兄姊妹应当能够分辨这两种祷告反映的不同愿望。

在历代志上记载一个叫雅比斯的青年人向神祷告“不遭患难,不受艰苦”。代上410这样的祷告虽然不能说是错,神也可能确实怜悯个别的人,让他在世凡事顺利,不受艰苦;但这只反映出一个生命幼嫩,缺乏心志的愿望。圣经虽然记载雅比斯祷告蒙允,却并没有意思要作我们祷告的榜样。

我们并不高举患难艰苦,但如果我们认识魔鬼的凶恶,就知道凡敬畏神的人,都难免会受到他的攻击。圣经也提醒我们,“因为你们蒙恩,不但得以信服基督,并要为他受苦。”腓129当我们经过凶恶,经历了主从患难中的拯救,我们的心志就得到锻炼,我们的生命才会老练。如果我们以为神一定会保佑我不遭患难,不受艰苦;那么很可能你会因失望而灰心丧胆,反而中了魔鬼的诡计;因为神的心意,可能更愿意我们从经历凶恶中得到拯救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祷告要奉主耶稣的名

在祷告最后,耶稣用“国度权柄荣耀,全是你的,直到永远”结束。我们向这位天上的父祷告,还不是一般的父,乃是全智全能全在的独一真神。我们何等有福,能和这样一位父亲近,和他有心灵的沟通。我们向这样一位“直到永远”的父祷告,说明我们的祷告具有永远的价值和功效,蒙神永远的记念。启84

现在我们祷告,都是以“奉主的名”结束,这是按照耶稣的教导:“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,我必成就,叫父因儿子得荣耀。”约1413和耶稣在主祷文里的教导不同,我们究竟应当按照哪一个教导呢?有人因此认为,主祷文是律法下的教导,过时的信息。

要明白这一点,我们需要认识救恩作成的过程。约翰福音十三章起,是耶稣临被钉十架前的教导,是特别告诉门徒,在他钉十字架另立新约以后,他们当怎样行;这些内容对我们今日,确实是更直接更明确的。约131耶稣在主祷文里的教导,没有说要“奉主的名”,因为当时耶稣还没有得着荣耀,一切权柄都还直接属于父。约739要到耶稣从死里复活,才宣告天上地下所有权柄都赐给他了。太2818

今天我们祷告 “奉主的名”,不但表明我们是靠主救赎才配进到神面前;同时也是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过程:国度、权柄、荣耀全是父的,他现在已经把这一切赐给复活的救主耶稣基督。今天我们奉主的名祷告,和主祷文里的“因为国度、权柄、荣耀全是你的,直到永远。”在意义和作用上,是完全一致的,其实就是一回事。而且当我们祷告的时候,复活升天的主就坐在父的右边;他就是神本体的真象。来13我们现在向主祷告,也向父祷告,都同样是向神祷告。

主祷文最后的“阿们”,就是“实实在在”。约33表明我们的祷告,是出于真心实意的。会众同声说“阿们”,则表明大家是同心合意如此祷告的。林前1416

亲爱的弟兄姊妹,盼望今后每当我们背这段主祷文的时候,都好好思想里面丰富的意思,思想主这样教导我们祷告的目的所在,思想这些内容带给我们的信息教导;它们都和我们今天实际的属灵需要直接有关,也是我们今天祷告最好最重要的典范,教导我们该如何向神祷告。

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主教导我们的祷告,结束今天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