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浪过后的堕落---别迦摩教会
经文:启2:12-17
12 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,說:『那有兩刃利劍的,說: 13 我知道你的居所,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;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、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,你還堅守我的名,沒有棄絕我的道。 14 然而,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: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;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,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,行姦淫的事。 15 你那裡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。 16 所以,你當悔改;若不悔改,我就快臨到你那裡,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。 17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,凡有耳的,就應當聽!得勝的,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,並賜他一塊白石,石上寫著新名;除了那領受的以外,沒有人能認識。』
耶稣写信的目的是呼召得胜者
在启示录里,耶稣在启示这些灾难之前,先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,并且在每封信的最后,都作出得胜的呼召;原因就是希望信徒能因有得胜见证而免去将来的这些灾祸。今天当各种迹象越来越显示耶稣快要再来之际,这几封信对我们就显得更为重要;提醒我们当前教会所存在的问题,也指出应当儆醒等候的方向。
从耶稣的信里可知,有几个教会是表现比较好的,有几个则存在较大的问题;虽然如此,耶稣在每封信里,都同样发出“得胜的”呼召,不但表明这是耶稣写这几封信的主要目的,而且也是表明每个教会都会有得胜的,因此也会有不得胜的。
对不同教会有不同的呼召内容
上次我们讲到士每拿教会,这是一个正经历苦难,并且能站立得住的教会;即便如此,耶稣也没有说他们已经得胜。受苦不等于得胜,而且当跑的路也还没有跑完,所以耶稣给他们的勉励是“要至死忠心”。这不是叫他们忠心去死,而是叫他们“活到死”都要保持忠心,这才是最终得胜的见证。
这七封书信接下来的三个教会,别迦摩、推雅推喇、撒狄都是表现得比较差劲,受耶稣严厉责备的。虽然他们存在的问题够严重,但耶稣在信的最后仍然发出得胜的呼召,教会出现问题,信徒仍然有追求得胜见证的可能。
别迦摩教会的“昨天”
其实能称为“教会”,一定会有自己辉煌的过去,如果当初没有得胜的见证,教会是建立不起来的;任何问题都是后来经过失败堕落才出现的。别迦摩教会正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典型。和士每拿教会相比,他们的光景好像是在两个极端;但如果细读耶稣写信的内容就可以知道,别迦摩教会的“昨天”,正是士每拿教会“今天”的写照。当初他们虽处在撒但所住的地方,却能够高举主名,坚守主道;即使在安提帕弟兄被杀殉道时,也没有动摇,同心经历苦难,持守信仰。这不就是士每那教会的“今天”吗?
可惜曾几何时,这样一个在风浪中站立得稳的教会,在风浪过后,却成了“有撒但座位之处”;不知什么时候,撒但竟能把座位搬进了教会。这不禁使人惊叹,怎么可能?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?一个经历苦难,面对殉道和逼迫都没有动摇,刚强壮胆的教会,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堕落成这样了?似乎无法理解,却是在历世历代教会里并不少见的情形;这也使我们更加明白,为何耶稣对士每拿教会提出得胜呼召的要求,是要“至死忠心”;因为若不谨慎持守到底,难免会步别迦摩教会的后尘。
风浪过后当心被毒蛇咬
在一般观念里,风浪是最凶狠可怕的,能经过风浪是最了不起的经历;如果连风浪都不怕了,还有什么可怕的吗?但失败却往往正是从这里开始;因为大家忽略了风浪会过去,撒但攻击并不过去,风浪会平静,人以为到了“安全地带”,可以放松休息一下,撒但却并不休息。
保罗在被押解去罗马的途中,船遇到风浪。在风浪中,276个人和舟同济,同心与风浪搏斗;为了保命,什么都舍得丢掉。当时大家只有一个念头,就是共同战胜风浪,只有大家一起得救,自己才有希望;风浪迫使大家同心合意、相互帮助。最后神的怜悯,全船的人都得了救,上了岸。
到了岸上,大家又冷又饿,终于可以围火取暖,放松休息一下;这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要求,但就在这时候,有一条毒蛇出现,咬住了保罗的手。保罗在旅途中的这些经历,似乎只是偶然事件的巧合,但却给我们十分深刻的属灵教训;风浪过后当心被毒蛇咬,正是我们灵命经历里,最不容易提防的撒但攻击。在我们周围,像这样被蛇咬到的人,可能不在少数。
毒蛇逐个咬,破解大家同心
我们不需要把事情作灵意化的解释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风浪中276个人是这样同心合意和风浪搏斗,认识自己的命运和大家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,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;但到了岸上,情形就不同了,当保罗被蛇咬住时,没有一个人前来帮他打死毒蛇。土人是等着看保罗倒下,其余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?那些坐在保罗旁边的人,恐怕更是赶紧离得远些都怕来不及,唯恐也被毒蛇盯上咬到。甚至还有人会和土人一样想法,保罗一定有问题,不然为何这条毒蛇只咬保罗不咬我?风浪中大家的同心合意,这时早已不知忘到哪里去了。
别迦摩教会应当也就是这样情形,在经历了安提帕殉道的风浪后,一条毒蛇出来咬人了。由于蛇咬人是一个一个地咬,必然会有先咬后咬的区别,不像风浪是一下子全面临到所有的人;这就破解了大家的同心合意,为相互猜疑、只求自保埋下了分化的陷阱,终致给撒但把座位搬进教会,使教会成为贯彻撒但意图的场所。
堕落的关键是贪财和分裂
耶稣在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中,清楚指出他们在风浪过后怎么会堕落的,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:巴兰的教训和尼哥拉一党的教训;也就是贪图财利和结党营私。从教会历史的惨痛经验可知,历来造成教会败坏堕落的最大原因并非风浪逼迫,而是来自内部的腐败变质;而贪财和分裂,永远是教会最大的致命伤。
我相信大家对这种情况都不陌生,可能在我们周围就存在有类似的情形;有些在经历风浪时,表现得坚贞不屈的同工,在面对世俗物质的香风细雨诱惑时,却纷纷中枪,被毒蛇咬倒,躺下还不自知。好些弟兄姊妹曾痛苦地惊问,主啊,这是怎么了!风浪中大家同心合意站立得稳的美好见证,都到哪里去了?
巴兰的路和尼哥拉党的活动
巴兰的问题,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;他为了贪图摩押王巴勒的财礼高位,在求不到神对以色列民咒诅时,不惜为巴勒出谋划策,让摩押女子勾引以色列民犯奸淫,从而迫使神咒诅他们,自己堕落成假先知的典型。可能他还会在神面前自我辩解,这些财礼是摩押王自愿给的,是作工的工价。至于为摩押王出这样恶毒的主意,那是给以色列民一个考验,行不行奸淫全在他们自己,并没有强迫他们;我(巴兰)自己就没有受勾引。今天教会里一切为利往巴兰路上直奔的人,都会有自己振振有词的一套道理。
关于尼哥拉一党,耶稣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,也提到过这一党在当时教会中的活动。在初期教会管饭食的七位执事中,有一位进犹太教的尼哥拉;但这已经是六十年前的事,是否与他有关连,圣经没有说,我们不必乱攀比,但称为“党”,搞结党营私则是不争的事实。结党对教会造成的危害,是要比个别的人贪图财利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严重;教会历史中有很多这样惨痛的教训,原来兴旺增长的教会,一旦产生结党纷争,很快就会从分裂走向败亡。如今别迦摩教会发生这两方面的问题,怎么会不堕落失败?那个稳稳坐在教会里搞乱教会的,不是撒但还能是谁?
事奉同工往往更需要谨慎
不可否认,如果教会里发生这类贪图财利和结党纷争的事情,事奉同工比一般信徒会有更多的可能,负有更大的责任。一般信徒在社会上贪图财利,虽失去基督徒的见证,却并不直接影响教会的见证;而在教会发生纷争结党时,一般信徒也大多只是随夥摇旗呐喊,并不是造成结党的核心人物。因此我们在教会有事奉有职权的同工,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上,就当更加谨慎儆醒,时时省察;因为不但主对我们有比一般信徒更高的要求,撒但要想吞吃的,也首先就是我们在教会中担负责任的同工。撒但知道,勾引一个事奉同工失败,对教会造成的危害,是远比勾引一个信徒失败大得多的。
多比雅是如何住进圣殿旁屋的
当尼希米回耶路撒冷重建圣城时,有两个与以色列民为敌的主要敌人,想尽方法要破坏他们重建城墙:一个是撒玛利亚人参巴拉,一个是亚扪人多比雅。他们用尽计谋、恐吓、捣乱的方法,但尼希米不予理睬,坚持全速建造,最终用52天就把城墙修造完毕,使敌人想破坏的计谋无法得逞。但是当尼希米离开一段时间,再回到耶路撒冷时,却发现那个修造时想尽方法而无法进城的多比雅,这时却不但进了城,而且还住进了圣殿的旁屋。尼13:7
这是怎么回事?原来这多比雅攀上了祭司以利亚实,彼此成了儿女亲家,多半是多比雅女儿嫁给了以利亚实的儿子。尼13:23这个以利亚实乃是管圣殿旁屋库房的,为了儿子结婚,利用职权,擅自把库房里的油酒粮食搬出去,改作儿子的新房;而多比雅作为岳父大人,也就名正言顺地住了进去。原来连进城都不容许的,现在却大摇大摆地在圣殿旁屋进进出出;要知道这是在圣所至圣所两旁的附加建筑,称为祭司院,是一般犹太百姓都不能随便进去的。
更严重的后果是破坏圣殿事奉
事情还不止此,由于没有了存放粮食油酒的库房,歌唱的和利未人得不到正常的生活供应,不得不纷纷离开事奉岗位,去谋求生活,使圣殿的事工直接受到影响。其实多比雅乃是当地的大户土豪,不会没有自己住的豪宅,为何偏要去住在圣殿的旁屋?唯一的理由就是要达到破坏圣殿事奉,污秽圣殿的目的。而多比雅更十分懂得,结交一般犹太人,是达不到这样目的的;只有和像祭司以利亚实这样手中有实权的祭司结亲,才能达到目的。
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事奉同工更高的警惕,神托付给我们的事工越多,责任越大,就越需要在神面前时时反省、谦卑谨慎,不给魔鬼留任何地步。我们的任何失败,都会影响到教会的事工,影响到羊群的牧养。要记得蛇出来咬人,第一个咬的就是保罗。
撒但的诡计还远不止此
如果只是教会中有几个人追随巴兰贪财的恶行,制造结党纷争的混乱,虽然会给教会造成严重损失,但终久还只是在个别情况的层面,一般动摇不了整个教会的事奉方向。而且如今的信徒也都对这类道德败坏行为有分辨的能力,教会的机制构架也能对这类情况起到一定遏阻的作用,使这类罪行很难在毫无制约的情况下任意泛滥。撒但也清楚知道这个情况,如果只是让毒蛇去咬几个人,勾引几个人贪图财利、搞结党纷争,虽能造成教会亏损,但要想搞垮教会,则还是不够分量的;为此他有更毒辣的计谋,从道理上入手。通过把似是而非的“教训”,冒充真理传进教会,达到混淆真理,改变信仰,福音变质,信徒被误导的效果;就能动摇教会的根本;即使名义上还是教会,但已经成了有撒但座位之处。
错谬的“教训”是败坏教会的关键
其实耶稣在这封信里,早有明确指出魔鬼的这一计谋。耶稣在论到他们堕落的原因时,不是说他们中有人追随巴兰贪财,也不是说有人参与尼哥拉党的活动,而是他们中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和尼哥拉一党的教训。关键问题不是出在个别工人的道德败坏和堕落,而是出在教会接受了一种“教训”,是为巴兰贪财和尼哥拉结党行为辩解的新奇道理;按照这个教训,巴兰贪财和尼哥拉结党不但不错,还可能是神的祝福,是值得大家仿效的行为。
这里的“教训”不是指吸取教训的教训,而是指一种道理,来自撒但的教训。当这类教训进入教会,造成真理给搞乱,信徒被误导,教会事奉的方向从偏离正道、到完全变质,这才是使教会有撒但座位之处的根本原因。
讲得更具体一些,当巴兰贪财的行为以一种“教训”面貌出现时,贪财就不再是道德堕落的行为,而变成是可以在教会里公然宣扬的“追求神祝福、寻求人生成功”的真理教导。这样的似是而非谬论,由于正迎合很多人自发对人生追求的向往,因此总能在信徒中大受欢迎,吸引许多追随者;一样相信耶稣,这样的相信不是今世来世都可得到百倍收成。
同样情形,凡搞纷争结党的人,也总是有“正当”的理由,是为了坚持真理、坚持原则;因此越结党坚持也就成了越“向神忠心”,甚至可以不惜把教会搞乱搞垮。这类教训往往能被信徒接受,因为它们都会从圣经里找几处经文,作片面私意的引用,为自己的行为,加上神圣的光环。
一般信徒往往对圣经全备真理并不那么熟悉;遇到这类经过一些新奇名称改头换面的“教训”,就容易被蒙蔽,把它当成是带有时代气息的最新圣经研究成果,不作分辨地照单全收。究竟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,是以“神为中心”还是以“自我为中心”,我们信仰的追求,是“我为神”还是“神为我”?只有当我们能作出正确分辨,并认真遵行时,才能胜过这类错谬“教训”的迷惑。
得胜的呼召:悔改
耶稣在信的最后,向别迦摩信徒发出得胜的呼召;按照一般想象,有安提帕弟兄殉道在前,当然就是现成的追求得胜最好榜样。毫无疑问安提帕是得胜的光辉典范,是信徒爱主的表率;但殉道并不是可以主动去追求的,也不是每个信徒都能遇到这样机会的。如果耶稣对得胜的呼召,是要求每个信徒都做到像安提帕那样,那么又有多少人能达到得胜的要求呢?不只是在别迦摩教会,恐怕在历世历代教会里,也不会很多吧。
感谢神,耶稣在信中对他们提出的得胜要求,乃是“悔改”。耶稣知道按照当时别迦摩信徒的可怜光景,在巴兰和尼哥拉党教训的误导下,已经在信仰道路上迷失方向,偏离正道,很多人正在彷徨困惑中徘徊挣扎;他们的当务之急,乃是赶快悔改,从耶稣信中点破撒但诡计的教导得到提醒,醒悟明白过来,识破并弃绝巴兰和尼哥拉党教训的欺骗荒谬,经过反省悔改,重新回到纯正信仰的正道上来。
“悔改就是得胜”带来宽慰和激励
对一个失败的信徒来说,悔改乃是本分,是最起码的要求,但耶稣却应许悔改就是得胜;这给当时在困惑中的别迦摩信徒,带来何等的宽慰和温暖。这些内容今日经过圣灵向众教会复述,也就成了耶稣对众教会的应许;我们也同样可以得着极大的安慰和激励,悔改就是得胜,得胜并非那么高不可攀。
我相信弟兄姊妹都是有心想追求得胜的,但总是在“高标准”的观念前自惭形秽,不敢作此奢望而裹足不前,只能心向往之。如今耶稣有这样明确的应许,悔改就是得胜,应当给在这样心态中的弟兄姊妹一个多么大的宽慰和激励。悔改并不难,只要是真有心寻求,都做得到。也就是说,耶稣提出得胜呼召的要求,不是要刁难我们,而是希望我们都能做到,成为得胜者。
大卫和扫罗对“悔改”的不同表现
当然耶稣要求的悔改,不是有口无心随便说一下,是需要有真实“悔”和“改”之表现的。悔改并不难,只要你有心就能做到,但也不是像想象中那么简单;如果不是真有心寻求、能谦卑反省、肯认识自己,有改过决心,还是会难以做到的。我们可以从扫罗和大卫的表现,对悔改有具体的认识。
扫罗被神选为以色列开国之君,是有不少优点的;他生活朴素,作战勇敢,最后全家为国捐躯,战死沙场,不愧是以色列的开国英雄。但圣经历史书的目的,不是为记录人与人之间的历史事件,而是记载人与神之间的关系,可以作后人的榜样或鉴戒;这方面扫罗的表现就很糟糕。他刚愎自用,经常自作主张,自以为是,缺乏尊神为大的心意;而且对做错的事情从不认错,还满口强辩自义。他最终被神废去王位最大的原因,就是从来不悔改。
大卫则是另一种情形。他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是问题不断,甚至犯有十分严重的罪行;但他的优点就是会悔改,在事后能够谦卑反省,真心痛悔,承认己罪,因此总能得到神的赦免饶恕,而且还让他跻身于得胜前辈的行列。来11:32圣经从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角度,称他是合神心意的。
悔改还能达到“涂抹”的效果
“悔改”可以说是神对人最慈爱怜悯的设计。人间做过的事情无法再变成没有做,说过的话无法再变成没有说,以至人只能在事后懊恼不已。我是一个常说错话、做错事的人,过后想想,总是感到万分内疚自责,但又有什么办法?话已经说了,事情已经做了,人间没有后悔药。
感谢神,他为我们准备的悔改,不但具有使罪恶过犯得赦免的效果,而且还更有“涂抹”的功效;“他涂抹我们的过犯像厚云消散,他涂抹我们的罪恶像薄云灭没”。赛44:22罪得赦免,可能还有记录在,但罪被涂抹,那就是连“记录”也没有了;真的是说过的话变成没有说,做过的事变成没有做,都给涂抹了。神看到的只有“悔改”,成为我们得胜的见证;何等奇妙!
洗澡和洗脚象征的不同悔改
可能有些弟兄姊妹会想,自己信耶稣时不是已经悔改过了吗,救恩不是牢固的吗?为什么还需要再悔改呢?当我们在信耶稣时,确实都经过了认罪悔改的经历;耶稣的救赎是牢固的、可靠的,因此不需要再重复作这样为得救恩而信耶稣的认罪悔改。但在我们信主后,难免还会有失败犯罪的时候,这就需要我们能时时反省鉴察,真心忏悔,及时从失败偏离中悔改归正。这就是耶稣对别迦摩教会提出悔改要求的内容;不是为怕罪不得赦免,不是为怕又变成罪人不得救,而是因有恨恶罪恶、保持圣洁、讨主喜悦的心意而悔改归正。
耶稣为门徒洗脚是大家经常引用的事迹,从耶稣为门徒洗脚的谦卑服侍,作我们事奉的表率和努力的方向。但耶稣在和彼得对话时,还说起“凡洗过澡的人,只要把脚一洗,全身就干净了”;约13:10这显然不是指生活中真实的洗澡洗脚,因为人一生不是只洗一次澡,然后只洗洗脚就可以了。从耶稣把洗澡和“全身干净”连接起来,而且还说“你们不都是干净的”,把犹大不信他,说成是不干净、没有洗过澡,可知耶稣是把洗澡比作我们相信耶稣时的认罪悔改,罪得洗净说的。由于救恩是牢靠的,所以耶稣说洗过澡(不需要再洗)只需要洗洗脚就可以了。
当时耶稣正在为门徒洗脚,他提起洗澡,并把它比作相信耶稣认罪悔改的经历,又说把脚一洗就干净,可见耶稣把洗脚也看作是罪得洁净的一个内容。但洗脚又和洗澡不同,洗澡是全身的,洗脚是对弄脏的部位,洗澡是一次过的,洗脚是需要经常的。如果洗澡是指信主时的认罪悔改,使我们生命改变,全人得洁净,罪人变义人,那么洗脚就是指我们信主后失败软弱时,在主面前对得罪主的地方作出反省自责、悔改归正。这样的省察悔改,在我们信主后,应当是经常的自我反省;每当发觉有得罪主的地方,就可及时悔改,求主饶恕,以免在走偏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的教导,每天晚上睡觉前要祷告,省察自己一天的言行,求主饶恕一切过错,就好像每天晚上洗洗脚再上床;不是为“全身得洁净”,不需要再洗澡,却是讨主喜悦,保持圣洁,有恨恶罪恶之心的表现。这样的悔改,正是耶稣要门徒常常洗脚的意思;洗过澡的人,还需要常常洗脚,天天洗,才能保持干净。
洗过澡的人,只要把脚一洗就干净了;这就是耶稣为我们指出最简便可靠的悔改得胜之路。 |